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0 绪论 | 第11-14页 |
| 0.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1-12页 |
| 0.2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0.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 青岛的海洋文化资源 | 第14-38页 |
| 1.1 青岛的海洋物质文化资源 | 第14-21页 |
| 1.1.1 自然风光 | 第14页 |
| 1.1.2 公园设施 | 第14-15页 |
| 1.1.3 会展场馆 | 第15-16页 |
| 1.1.4 文物遗迹 | 第16-17页 |
| 1.1.5 宗教信仰场所 | 第17-18页 |
| 1.1.6 现代生产生活地 | 第18页 |
| 1.1.7 海岛 | 第18-21页 |
| 1.2 青岛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 | 第21-36页 |
| 1.2.1 海洋历史文化资源 | 第21-28页 |
| 即墨贝丘遗址 | 第21-22页 |
| 琅琊 | 第22-24页 |
| 板桥镇 | 第24-25页 |
| 明清卫所 | 第25-26页 |
| 金口港 | 第26-27页 |
| 中山路 | 第27-28页 |
| 1.2.2 海洋民俗文化资源 | 第28-34页 |
| 民间信仰 | 第28-30页 |
| 庙会节庆 | 第30-32页 |
| 传统民居 | 第32页 |
| 饮食文化 | 第32-34页 |
| 1.2.3 海洋文学资源 | 第34-35页 |
| 1.2.4 现代节庆文化资源 | 第35-36页 |
| 1.3 小结 | 第36-38页 |
| 1.3.1 海洋物质文化资源的特征 | 第37页 |
| 多样性 | 第37页 |
| 经济性 | 第37页 |
| 独特性 | 第37页 |
| 1.3.2 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人文特征 | 第37-38页 |
| 传承性 | 第37页 |
| 政治性 | 第37-38页 |
| 重商性 | 第38页 |
| 开放性 | 第38页 |
| 2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第38-54页 |
| 2.1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 | 第39-45页 |
| 2.1.1 海洋文化资源保护的意义 | 第39页 |
| 2.1.2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 第39-42页 |
| 2.1.3 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 2.2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45-53页 |
| 2.2.1 开发利用的背景 | 第45-46页 |
| 2.2.2 开发利用现状 | 第46-51页 |
| 2.2.3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 2.3 小结 | 第53-54页 |
| 3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 第54-65页 |
| 3.1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对策 | 第54-55页 |
| 3.2 关于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55-64页 |
| 3.2.1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理念 | 第55-56页 |
| 3.2.2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56-64页 |
| 3.3 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附件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