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胜利油田采油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效果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油田石油污染现状及产生的生态效应第10-12页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12-20页
        1.2.1 生物修复的定义第12-13页
        1.2.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分类第13-19页
        1.2.3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手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3 国内外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植物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2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第25-28页
        1.4.1 研究意义第25-27页
        1.4.2 主要研究工作第27-28页
2 胜利油田油井区石油污染扩散分布规律研究第28-40页
    2.1 石油污染物扩散及转化行为概述第28-32页
        2.1.1 石油类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第28页
        2.1.2 石油类污染物的组成第28-29页
        2.1.3 石油类污染物的扩散特征第29页
        2.1.4 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行为第29-32页
    2.2 胜利油田油井区石油污染物分布与构成的测定第32-35页
        2.2.1 实验样品的采集第32-33页
        2.2.2 实验测定方法第33-35页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39页
        2.3.1 石油污染土壤污染物含量测定结果及分析第35-37页
        2.3.2 石油污染物组成测定结果及分析第37-39页
    2.5 本章实验结论第39-40页
3 胜利油田采油区本源微生物修复效果试验研究第40-59页
    3.1 石油污染物本源微生物修复概述第40-43页
        3.1.1 本源微生物的概念第40-41页
        3.1.2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第41页
        3.1.3 土壤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第41-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土壤中含油量的测定:重量法第43-44页
        3.2.2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第44-45页
    3.3 实验准备第45页
        3.3.1 实验材料第45页
        3.3.2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45页
    3.4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45-57页
        3.4.1 温度对本源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第45-47页
        3.4.2 营养物质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第47-50页
        3.4.3 湿度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第50-52页
        3.4.4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第52-55页
        3.4.5 电子受体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第55-57页
    3.5 本章结论第57-59页
4 胜利油田采油区植物-本源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试验研究第59-65页
    4.1 石油污染物植物‐本源微生物联合修复概述第59-60页
        4.1.1 植物‐本源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概念第59页
        4.1.2 植物‐本源微生物联合作用的机理第59-60页
    4.2 实验设计第60-63页
        4.2.1 实验目的第60页
        4.2.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2.3 实验步骤第61-63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结论第64-6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搅拌摩擦焊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樟树籽油降血脂功能及甘油二酯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