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 第15-19页 |
1.2.1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5页 |
1.2.2 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3 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研究 | 第16-19页 |
1.3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1.4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机理 | 第19-23页 |
1.4.1 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1.4.2 滚动轴承失效形式 | 第21页 |
1.4.3 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 第21-23页 |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CEEMDAN方法及其特性研究 | 第25-40页 |
2.1 经验模态分解 | 第25-33页 |
2.1.1 瞬时频率的定义与Hilbert变换 | 第25-27页 |
2.1.2 固有模态函数(IMF)的定义 | 第27-29页 |
2.1.3 EMD的基本原理及算法流程 | 第29-31页 |
2.1.4 EMD的缺陷 | 第31-33页 |
2.2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 第33-35页 |
2.2.1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原理和算法 | 第33-35页 |
2.2.2 初始化参数设定 | 第35页 |
2.3 自适应噪声辅助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 第35-39页 |
2.3.1 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算法流程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CEEMDAN和谱峭度理论的包络分析方法 | 第40-51页 |
3.1 谱峭度理论 | 第40-42页 |
3.2 能量算子解调 | 第42-43页 |
3.3 仿真信号处理 | 第43-45页 |
3.4 实验信号分析 | 第45-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随机共振降噪与CEEMDAN的诊断方法 | 第51-70页 |
4.1 双稳随机共振理论 | 第51-59页 |
4.1.1 双稳随机共振模型 | 第51-53页 |
4.1.2 噪声与双稳系统 | 第53-58页 |
4.1.3 双稳系统随机共振降噪仿真 | 第58-59页 |
4.2 二次采样理论 | 第59-61页 |
4.3 自适应随机共振 | 第61-64页 |
4.4 级联双稳自适应随机共振 | 第64-65页 |
4.5 基于级联自适应随机共振降噪和CEEMDAN的故障频率提取 | 第65-66页 |
4.6 实验分析 | 第66-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轴承诊断软件开发 | 第70-84页 |
5.1 LabVIEW开发环境介绍 | 第70-72页 |
5.2 系统体系结构 | 第72-73页 |
5.3 数据采集端软件开发 | 第73-76页 |
5.4 离线故障诊断软件开发 | 第76-83页 |
5.4.1 Lab 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接口 | 第76-78页 |
5.4.2 离线分析软件开发 | 第78-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4-8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