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新常态下“增量转存量” | 第12页 |
1.1.2 “社会治理”的政策趋势 | 第12-13页 |
1.1.3 “日常生活”视角的回归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5页 |
1.3.1 城中村 | 第14页 |
1.3.2 日常生活空间 | 第14-15页 |
1.3.3 空间生产理论 | 第15页 |
1.4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17-20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33页 |
2.1 城中村的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2.2 西方城市空间认知的脉络 | 第22-25页 |
2.3 空间生产的研究述评 | 第25-28页 |
2.3.1 空间生产研究的概述 | 第25-26页 |
2.3.2 国内空间生产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3.3 国内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研究 | 第27-28页 |
2.3.4 小结 | 第28页 |
2.4 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述评 | 第28-31页 |
2.4.1 日常生活的研究述评 | 第28-29页 |
2.4.2 西方对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主流理论 | 第29-30页 |
2.4.3 城市研究领域的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 | 第30-31页 |
2.4.4 小结 | 第31页 |
2.5 评价与启示 | 第31-33页 |
第3章 鸦雀口社区社会与空间现状 | 第33-56页 |
3.1 鸦雀口社区概况 | 第33-34页 |
3.1.1 产业结构非农化 | 第34页 |
3.1.2 经济收益多元化 | 第34页 |
3.2 社会形态及日常生活特征 | 第34-41页 |
3.2.1 社会主体:以户籍、房产和资本分层 | 第34-36页 |
3.2.2 社会主体关系:混聚型的社会网络 | 第36-38页 |
3.2.3 日常生活特征:高度混合、流动性强 | 第38-41页 |
3.2.4 小结 | 第41页 |
3.3 社区空间的发展历程 | 第41-42页 |
3.4 社会分层下空间格局的圈层化 | 第42-43页 |
3.5 日常行为实践对空间的生产 | 第43-53页 |
3.5.1 居住空间和生产空间:高度复合 | 第44-48页 |
3.5.2 租房——建房行为 | 第48-50页 |
3.5.3 消费空间:非正规经济的活跃 | 第50-51页 |
3.5.4 休闲与服务空间:碎片化和自我完善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3.6.1 日常生活空间的生产过程 | 第53-54页 |
3.6.2 鸦雀口式城中村的尴尬 | 第54-56页 |
第4章 城中村日常生活空间的生产机制 | 第56-73页 |
4.1 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要素 | 第56-58页 |
4.1.1 资本的空间实践 | 第56-57页 |
4.1.2 权力的空间实践 | 第57页 |
4.1.3 社会的空间实践 | 第57-58页 |
4.2 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关系 | 第58-62页 |
4.2.1 空间的消费者—生产者:异质化与非符号化 | 第59-60页 |
4.2.2 空间的消费者—所有者:错位化和非排他性 | 第60-61页 |
4.2.3 空间的生产者—所有者:支配的分异化 | 第61-62页 |
4.3 日常生活空间的样态分类 | 第62-67页 |
4.3.1 一致性空间:集体选择下趋同 | 第63页 |
4.3.2 嵌入性空间;生物性的空间 | 第63-64页 |
4.3.3 反抗性空间:弱者的“战术” | 第64-65页 |
4.3.4 创造性空间:临时性空间和错时空间 | 第65-67页 |
4.3.5 小结 | 第67页 |
4.4 日常生活空间对社会的构建 | 第67-70页 |
4.4.1 空间物理属性的行动构建 | 第68-69页 |
4.4.2 空间行业属性的行动构建 | 第69-70页 |
4.5 循环的日常社会—空间互构: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城中村日常生活空间的治理 | 第73-89页 |
5.1 规范空间生产的行为 | 第73-75页 |
5.1.1 从管理到管治:部门角色的转变 | 第73-74页 |
5.1.2 多方参与:创建协商平台 | 第74页 |
5.1.3 自组织生产:社区管理平台的搭建 | 第74-75页 |
5.2 优化空间生产的路径 | 第75-81页 |
5.2.1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资本的引导 | 第75-78页 |
5.2.2 对非正规部门的监管:制度创新和自组织管理 | 第78-80页 |
5.2.3 保障系统的完善:社会保障和改造融资 | 第80-81页 |
5.3 从空间管制到空间管治 | 第81-87页 |
5.3.1 管治原则:刚性控制、柔性引导 | 第81页 |
5.3.2 对非正规建设的管治建议 | 第81-82页 |
5.3.3 非正规部门的空间管治措施 | 第82-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语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