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本文的选题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一、研究内容第10-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一、本文创新之处第12-13页
        二、本文不足之处第13页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3-16页
        一、全球价值链第13-14页
        二、制造业及分类第14-15页
        三、产业结构升级第15-16页
        四、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第16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28页
    第一节 学术理论回顾第18-21页
        一、嵌入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回顾第18页
        二、产品内分工与垂直专业化理论回顾第18-19页
        三、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理论回顾第19-21页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综述第21-23页
        一、实证方法综述第21-22页
        二、实证数据综述第22页
        三、实证结论综述第22-23页
    第三节 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第23-24页
        一、江苏制造业集聚与价值链攀升综述第23页
        二、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综述第23-24页
        三、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综述第24页
    第四节 相关政策法规回顾第24-26页
        一、国外层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战略回顾第24-25页
        二、国内层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回顾第25页
        三、江苏层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回顾第25-26页
    第五节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与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分析第28-50页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与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第28-30页
        一、江苏制造业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第28-29页
        二、全球价值链促进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第29-30页
    第二节 江苏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现状分析第30-48页
        一、指标测算、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第30-33页
        二、江苏制造业嵌入价值链的测度:1990-2012第33-40页
        三、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比较分析第40-48页
    第三节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分析第50-60页
    第一节 嵌入价值链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第50-54页
        一、链条驱动:沿着价值链向高端环节攀升第50-52页
        二、创新驱动:积极把握链主地位第52-54页
        三、联系驱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第54页
    第二节 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转型升级路径第54-57页
        一、江苏制造业链条驱动升级路径第54-55页
        二、江苏制造业创新驱动升级路径第55-56页
        三、江苏制造业联系驱动升级路径第56-57页
    第三节 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评价第57-58页
        一、取得的成绩第57-58页
        二、存在的不足第58页
    第四节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性建议第60-6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0-63页
        一、产出角度: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深化,五大重要产业对整个制造业的积极作用突出第60-61页
        二、投入角度:江苏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本市场尚待提升第61-62页
        三、投入产出效率角度:江苏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推进效率存在提升空间第62-63页
    第二节 对策性建议第63-66页
        一、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重视五大重要产业的发展,深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第63页
        二、瞄准工业4.0的高科技制造目标,提高江苏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激活资本市场,促进消费和出口第63-64页
        三、全面借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路径,激活升级动力第64-66页
第六章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74-75页
附录第75-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
下一篇: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