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引言 | 第11-24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三) 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16-24页 |
1. 对美国制造业发展变化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 对美国“再工业化”的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3. 文献评析 | 第23-24页 |
(四) 创新点 | 第24页 |
二、金融危机前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 第24-46页 |
(一)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的发展 | 第25-34页 |
1. 工业化的定义 | 第25-26页 |
2. 美国的工业化历程 | 第26-31页 |
3. 工业化阶段美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二) 美国去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的发展 | 第34-46页 |
1. 去工业化的定义 | 第34-35页 |
2. 美国制造业在去工业化前的繁荣发展及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3. 美国制造业在去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 | 第39-42页 |
4. 去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三、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的探索 | 第46-65页 |
(一) 美国“再工业化”的定义 | 第46-49页 |
(二)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措施 | 第49-53页 |
1. 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 第49-50页 |
2. 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 | 第50-51页 |
3. 鼓励科技创新 | 第51-52页 |
4.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 第52页 |
5. 改善制造业发展的商业环境 | 第52-53页 |
(三)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 第53-65页 |
1. 对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分析 | 第53-56页 |
2. 对制造业创造的就业情况的分析 | 第56-58页 |
3. 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分析 | 第58-62页 |
4. 对美国ISM制造业指数的分析 | 第62-65页 |
四、当前美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再工业化”战略的反思 | 第65-80页 |
(一) 当前美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65-72页 |
1. 美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 | 第65-69页 |
2. 美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观问题 | 第69-72页 |
(二) 对“再工业化”战略的反思 | 第72-77页 |
1.“再工业化”战略难以弥补劳动力的比较劣势 | 第73-74页 |
2.“再工业化”政策无法促使资本大规模回流至制造业 | 第74-75页 |
3.“再工业化”战略很难突破管理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难题 | 第75页 |
4.“再工业化”战略难以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 第75-77页 |
(三) 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 第77-80页 |
五、结论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后记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