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关键词阐释 | 第11-12页 |
1.2.1 公共服务 | 第11页 |
1.2.2 基本公共服务 | 第11页 |
1.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简要评价 | 第16页 |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 第19-37页 |
2.1 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成效与做法 | 第20-23页 |
2.1.1 田家镇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 第20页 |
2.1.2 田家镇医疗卫生均等化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 第20-21页 |
2.1.3 田家镇社会保障均等化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 第21-23页 |
2.2 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34页 |
2.2.1 田家镇义务教育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2.2.2 田家镇医疗卫生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2.2.3 田家镇社会保障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2.3 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7页 |
2.3.1 宏观政策和地方性政策不合理 | 第34-35页 |
2.3.2 国家和地方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不足 | 第35页 |
2.3.3 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和集聚能力 | 第35-36页 |
2.3.4 缺少公共服务的公众评价和参与机制 | 第36-37页 |
3 提升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方案论证 | 第37-47页 |
3.1 国内外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及启示 | 第37-40页 |
3.1.1 西方发达国家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 | 第37-38页 |
3.1.2 国内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 第38-40页 |
3.1.3 国内外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 第40页 |
3.2 提升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方案设计 | 第40-44页 |
3.2.1 总体目标 | 第40-41页 |
3.2.2 工作要求 | 第41-42页 |
3.2.3 主要任务 | 第42-44页 |
3.3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7页 |
3.3.1 理论依据分析 | 第44-45页 |
3.3.2 政策依据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社会基础分析 | 第46-47页 |
4 提升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对策建议 | 第47-53页 |
4.1 增加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力度 | 第47-48页 |
4.1.1 加大国家、省对基层政府的资金支持 | 第47页 |
4.1.2 合理统筹市、县、镇资金投入比例 | 第47页 |
4.1.3 加强乡镇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 | 第47-48页 |
4.1.4 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 | 第48页 |
4.2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体系 | 第48-49页 |
4.2.1 探索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 第48页 |
4.2.2 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程度 | 第48-49页 |
4.2.3 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 第49页 |
4.2.4 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均等化水平 | 第49页 |
4.3 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 第49-51页 |
4.3.1 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 | 第49-50页 |
4.3.2 明确服务型政府组织架构和职能权限 | 第50页 |
4.3.3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50页 |
4.3.4 建立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4.4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 第51-53页 |
4.4.1 加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51页 |
4.4.2 强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责任落实 | 第51页 |
4.4.3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 第51页 |
4.4.4 强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监督考评 | 第51-52页 |
4.4.5 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步骤安排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