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马来西亚五条港华人渔村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二、生计方式的研究理论第10-11页
        三、关于渔民生计的研究第11页
        四、关于马来西亚五条港的研究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3-15页
        一、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13页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田野点概述第15-29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第15-16页
    第二节 历史沿革第16-29页
        一、村落的形成第16-19页
        二、基础设施建设第19-23页
        三、族群构成及宗教信仰第23-26页
        四、社会组织及经济生活第26-29页
第三章 渔业的发展第29-43页
    第一节 传统渔业第29-33页
        一、定位第29-30页
        二、打桩第30-31页
        三、撒网、收网第31-32页
        四、渔船第32-33页
    第二节 渔业附属产业第33-38页
        一、船舶制造业第33-34页
        二、运输业(“虾船”)第34-35页
        三、海蜇捕捞业第35-37页
        四、峇拉煎食品业第37-38页
    第三节 现代科技设备第38-43页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第39页
        二、移动数字电话(手机)第39-40页
        三、潮汐手册(“水簿”)第40页
        四、虾米粉碎机第40-43页
第四章 生计方式的变迁第43-49页
    第一节 从渔民到渔商第43-44页
    第二节 从渔村到城市第44-47页
    第三节 从渔业到旅游业第47-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第49-52页
    第一节 五条港渔村生计变迁研究结论第49页
    第二节 对五条港渔村生计变迁的反思第49-52页
        一、经济理性的局限第50-51页
        二、内生的主动调适第51-52页
附录第52-54页
    附录1 五条港村落图第52-53页
    附录2 五条港人口调查问卷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的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下一篇:田家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