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企业集团性建模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前言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及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论文结构和关键技术问题 | 第20-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2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企业集团脆性研究综述 | 第24-34页 |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 | 第24-27页 |
·脆性的定义和特点 | 第24-25页 |
·脆性源、脆性接收者和脆性基元 | 第25-26页 |
·复杂系统脆性模型 | 第26-27页 |
·企业集团的定义和企业集团的复杂性 | 第27-31页 |
·企业集团的定义 | 第27-28页 |
·企业集团的复杂性特征 | 第28-31页 |
·企业集团脆性研究综述 | 第31-33页 |
·企业脆弱性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企业风险传导研究综述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企业集团脆性因子和脆性事件识别分析 | 第34-50页 |
·企业集团脆性的定义 | 第34-35页 |
·企业集团脆性因子的构成 | 第35-38页 |
·脆性因子的选择原则 | 第35页 |
·脆性因子的构成体系 | 第35-38页 |
·脆性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38-47页 |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 第38-39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9页 |
·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 | 第39-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企业集团的脆性事件 | 第47-48页 |
·企业集团的脆性度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企业集团脆性机理分析 | 第50-65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描述 | 第50-51页 |
·假设体系和概念模型 | 第51-56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1-53页 |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53-56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 | 第56-59页 |
·模型的拟合与评价 | 第56-58页 |
·模型的调整与修正 | 第58-59页 |
·假设检验的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企业集团脆性模型构建 | 第61-64页 |
·企业集团系统结构 | 第61-63页 |
·企业集团脆性模型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企业集团脆性模型实证研究 | 第65-75页 |
·企业集团脆性风险预测模型 | 第65-67页 |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65页 |
·脆性风险灰色预测模型构建 | 第65-67页 |
·样本脆性度计算结果及等级标准 | 第67-70页 |
·样本脆性度计算结果评析 | 第67-69页 |
·样本主成分值及脆性度等级划分 | 第69-70页 |
·高危企业集团脆性风险预警 | 第70-74页 |
·深康佳脆性风险预警 | 第70-71页 |
·宏达股份脆性风险预警 | 第71-73页 |
·江淮汽车脆性风险预警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企业集团脆性风险管控模式 | 第75-84页 |
·防范型脆性风险管控模式 | 第75-80页 |
·维持企业集团状态稳定 | 第75-78页 |
·提高企业集团脆性度阈值 | 第78-80页 |
·疏通型脆性风险管控模式 | 第80-83页 |
·切断脆性风险传导路径 | 第81-82页 |
·拓展脆性风险转移途径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