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5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国内外研究 | 第15-16页 |
(三) 文献评价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17页 |
(二)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7-18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六、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 公立医院 | 第21-22页 |
(二) 公益性 | 第22-25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一)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6页 |
(二)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6页 |
(三) 系统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44页 |
一、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一) 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决定必须进行公益性评价 | 第28页 |
(二)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现象要求进行公益性评价 | 第28页 |
(三)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要求构建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二、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29-35页 |
(一) 与公益性水平相关联的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二) 公益性评价候选指标的确立 | 第33-35页 |
三、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 | 第35-38页 |
(一) Delphi法概述 | 第35页 |
(二) 选择咨询专家 | 第35-38页 |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8-44页 |
(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38-41页 |
(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及评价 | 第44-55页 |
一、13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评价指数计算及分档排序 | 第44-51页 |
(一) 运用TOPSIS法计算公益性评价结果 | 第45-48页 |
(二) 运用秩和比法计算公益性评价结果 | 第48-51页 |
(三) 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 第51页 |
二、公益性评价差异的梳理和分析 | 第51-55页 |
(一) 总体财政补助不足 | 第52页 |
(二)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 第52-53页 |
(三) 医疗费用使居民经济负担较重 | 第53-54页 |
(四)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较低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路径建议 | 第55-60页 |
一、构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制度保障 | 第55-57页 |
(一)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方式 | 第55-56页 |
(二)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 第56页 |
(三) 改革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 第56-57页 |
二、健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内部机制 | 第57-58页 |
(一) 扩大自主权,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积极性 | 第57页 |
(二)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 第57-58页 |
三、完善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外部环境 | 第58-60页 |
(一) 引入供给竞争机制 | 第58-59页 |
(二) 健全医疗保障机制 | 第59页 |
(三)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A | 第67-72页 |
附录B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