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假释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权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前言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进路第10-12页
第一章 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概论第12-20页
    第一节 假释程序中的被害人第12-13页
        一、被害人的概念第12页
        二、被害人的内涵第12-13页
    第二节 被害人执行程序参与权的历史嬗变第13-16页
        一、私诉阶段第13-14页
        二、公诉阶段第14-15页
        三、恢复性司法阶段第15-16页
    第三节 域外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考察第16-20页
        一、知情权第16-17页
        二、陈述意见权第17-18页
        三、假释程序诉讼化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的现状第20-27页
    第一节 立法不足第20-22页
        一、域外被害人与我国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对比第20-21页
        二、我国被告人与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对比第21-22页
    第二节 被害人知情权、陈述意见权不足第22-24页
        一、知情权不足第22-23页
        二、陈述意见权的不足第23-24页
    第三节 假释程序诉讼化程度低第24-27页
        一、假释程序诉讼化程度低第24-26页
        二、假释程序诉讼化程度低的后果第26-27页
第三章 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的理论证成第27-37页
    第一节 假释程序中的被害人利益第27-29页
        一、求偿心理的合理引导第27-28页
        二、确认程序主体性资格第28-29页
        三、宣告刑的合理期待第29页
    第二节 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的独立性第29-31页
        一、被害人与公权力程序利益的差异第29-30页
        二、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的独立性第30-31页
    第三节 程序正义和恢复性司法的要求第31-33页
        一、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第31-32页
        二、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是恢复性司法的必然要求第32-33页
    第四节 监督公权力运作与弥补公权力的不足第33-37页
        一、假释提请与裁定程序中监督公权力运作、弥补公权力的不足第33-35页
        二、假释考验期内监督公权力运作、弥补公权力的不足第35-37页
第四章 完善刑事被害人假释程序参与权的对策第37-50页
    第一节 充分保障知情权第37-39页
        一、提请程序中的知情权第37-38页
        二、裁定程序中的知情权第38页
        三、考验期内的知情权第38-39页
    第二节 充分保障陈述意见权第39-41页
        一、提请程序中的陈述意见权第39-40页
        二、裁定程序中的陈述意见权第40页
        三、考验期内的陈述意见权第40-41页
    第三节 假释程序诉讼化改造第41-47页
        一、假释程序诉讼化改造的理论基础第41-43页
        二、假释程序诉讼化的质疑第43-44页
        三、程序诉讼化改造的重点第44-47页
    第四节 其他保障制度第47-50页
        一、救济制度第47-48页
        二、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件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重复诉讼判断标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