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发动机箱体噪声的危害 | 第9-10页 |
1.1.2 控制发动机箱体噪声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发动机箱体噪声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发动机箱体噪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动机箱体噪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通用发动机噪声源分析 | 第15-32页 |
2.1 发动机噪声源简介 | 第15-20页 |
2.1.1 空气动力噪声 | 第15-17页 |
2.1.2 燃烧噪声 | 第17-18页 |
2.1.3 机械部件噪声 | 第18-20页 |
2.2 齿轮传动啮合机理 | 第20-26页 |
2.2.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 第20-22页 |
2.2.2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 第22-24页 |
2.2.3 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 第24页 |
2.2.4 齿轮的啮合过程及连续传动条件 | 第24-26页 |
2.3 齿轮传动啮合噪声产生及其减噪设计 | 第26-31页 |
2.3.1 齿轮振动噪声分析 | 第26-27页 |
2.3.2 齿轮传动系统的噪声分析 | 第27-28页 |
2.3.3 齿轮传动的减噪设计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设计 | 第32-47页 |
3.1 390ml通用发动机正时齿与凸轮齿设计 | 第32-37页 |
3.2 390ml通用发动机调速齿与平衡轴齿设计 | 第37-41页 |
3.3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CAE分析 | 第41-46页 |
3.3.1 几何实体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3.2 单位制和坐标系的选择 | 第42页 |
3.3.3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2页 |
3.3.4 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42-43页 |
3.3.5 CAE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啮合的振动和噪声试验研究 | 第47-65页 |
4.1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啮合振动和噪声研究的试验搭建 | 第47-50页 |
4.1.1 发动机试验台工作原理 | 第48页 |
4.1.2 震动与噪声测试原理和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4.1.3 传感器布置 | 第49-50页 |
4.2 390ml通用发动机原始振动测试 | 第50-61页 |
4.2.1 390ml发动机台架震动测试 | 第50-58页 |
4.2.2 390ml发动机终端震动测试 | 第58-61页 |
4.3 390ml通用发动机原始噪声测试 | 第61-64页 |
4.3.1 390ml发动机台架噪声测试 | 第62-63页 |
4.3.2 390ml发动机终端噪声测试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优化及试验研究 | 第65-103页 |
5.1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优化 | 第65-75页 |
5.1.1 齿轮的弹性变形修形原理 | 第65-66页 |
5.1.2 修形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66-67页 |
5.1.3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修形量确定 | 第67-69页 |
5.1.4 齿轮测量设备介绍 | 第69页 |
5.1.5 390ml齿轮修形前后测量对此 | 第69-75页 |
5.2 390m通用发动机齿轮修形后振动测试 | 第75-96页 |
5.2.1 390ml发动机台架振动测试 | 第75-83页 |
5.2.2 齿轮修形前后 390ml发动机台架振动对比 | 第83-90页 |
5.2.3 390ml发动机终端振动测试 | 第90-93页 |
5.2.4 齿轮修形前后 390ml发动机终端振动对比 | 第93-96页 |
5.3 390ml通用发动机齿轮修形后噪声测试 | 第96-101页 |
5.3.1 390ml发动机台架噪声测试 | 第96-98页 |
5.3.2 齿轮修形前后 390ml发动机台架噪声对比 | 第98-99页 |
5.3.3 390ml发动机终端噪声测试 | 第99-100页 |
5.3.4 齿轮修形前后 390ml发动机终端噪声对比 | 第100-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6.1 论文取得的成果 | 第103页 |
6.2 论文的不足与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