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19页 |
第一部分 医用水蛭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 第19-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1.1 水蛭养殖基地及资源分布 | 第21-22页 |
1.2 样品采集 | 第22-24页 |
1.3 样品鉴定 | 第24-26页 |
1.4 仪器与试药 | 第26-27页 |
1.5 总DNA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27-28页 |
1.6 PCR扩增 | 第28-30页 |
1.7 PCR产物测序 | 第30-31页 |
1.8 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7页 |
2.1 序列信息、PCR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 | 第32-33页 |
2.2 不同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种内种间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2.3 不同DNA条形码候选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 第34-37页 |
2.4 DNA条形码候选序列鉴定效率评价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REFERENCES | 第39-41页 |
第二部分 宽体金线蛭抗凝血活性多肽的分离鉴定 | 第41-6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1-4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2-60页 |
2.1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活性分析 | 第42-44页 |
2.2 样品提取液的LC-MS分析 | 第44-48页 |
2.3 宽体金线蛭多肽I的分离 | 第48-54页 |
2.4 宽体金线蛭多肽I的结构分析 | 第54-60页 |
3 讨论 | 第60页 |
REFERENCES | 第60-61页 |
第三部分 日本医蛭与菲牛蛭多肽类成分分析 | 第61-72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1-70页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1-62页 |
2.2 样品胰蛋白酶解 | 第62页 |
2.3 LC-MS条件 | 第62页 |
2.4 样品的TOF-MS结果 | 第62-66页 |
2.5 样品胰酶酶解液的LC-MS分析 | 第66-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REFERENCES | 第71-72页 |
第四部分 宽体金线蛭活性多肽部位抗凝血作用机理初探 | 第72-95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7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73-92页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73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73-74页 |
2.3. 凝血酶(凝血因子Ⅱ衍生物)分析试验 | 第74-78页 |
2.4 凝血因子Ⅶ作用分析试验 | 第78-83页 |
2.5 凝血因子Ⅸ作用分析试验 | 第83-88页 |
2.6 日本医蛭、菲牛蛭、棒纹牛蛭凝血酶反应分析试验 | 第88-92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92-94页 |
REFERENCES | 第94-95页 |
第五部分 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水蛭抗凝血活性测定 | 第95-11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9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96-115页 |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96-97页 |
2.2 肝素钠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97页 |
2.3 APTT值测定方法 | 第97页 |
2.4 测定结果 | 第97-99页 |
2.5 标准曲线法计算水蛭效价 | 第99-100页 |
2.6 量反应平行线法计算水蛭效价 | 第100-102页 |
2.7 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 第102页 |
2.8 两种测定方法结果比较 | 第102-103页 |
2.9 APTT效价测定法方法学验证 | 第103-115页 |
3 讨论 | 第115-116页 |
REFERENCE | 第116-118页 |
综述——水蛭药用资源研究概况与思考 | 第118-135页 |
1 本草考证 | 第118-119页 |
2 药源品种与分布 | 第119-120页 |
3 炮制学研究 | 第120-122页 |
3.1 水蛭古代的炮制方法 | 第121页 |
3.2 水蛭现代炮制 | 第121-122页 |
4 品种分类与鉴定 | 第122-123页 |
5 活性成分研究 | 第123-124页 |
6 药理作用 | 第124-126页 |
6.1 水蛭素的药理作用 | 第124-125页 |
6.2 水蛭药材的药理作用 | 第125-126页 |
6.3 毒、副作用 | 第126页 |
7 临床应用 | 第126-127页 |
8 分析与讨论 | 第127-129页 |
8.1 水蛭药源问题 | 第127-128页 |
8.2 活性成分问题 | 第128页 |
8.3 商品市场问题 | 第128-129页 |
REFERENCE | 第129-135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附录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