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协调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 2 国家法与民间法概念分析 | 第14-21页 |
| 2.1 国家法的界定 | 第14-15页 |
| 2.1.1 国家法的概念 | 第14页 |
| 2.1.2 国家法面临的困境 | 第14-15页 |
| 2.2 民间法的界定 | 第15-17页 |
| 2.2.1 中外学者对民间法的定义 | 第15-16页 |
| 2.2.2 民间法与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7页 |
| 2.3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特征对比 | 第17-19页 |
| 2.3.1 建构性与自发性 | 第17-18页 |
| 2.3.2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 | 第18页 |
| 2.3.3 普遍适用性与特殊适用性 | 第18-19页 |
| 2.4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作用 | 第19-21页 |
| 2.4.1 国家法推动民间法变化 | 第19-20页 |
| 2.4.2 民间法是国家法的渊源 | 第20-21页 |
| 3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 | 第21-30页 |
| 3.1 国家法与民间法代表性冲突现象 | 第21-25页 |
| 3.1.1 婚嫁习俗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21-23页 |
| 3.1.2 丧葬习俗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23-24页 |
| 3.1.3 其他习俗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24-25页 |
| 3.2 国家法与民间法冲突的原因 | 第25-30页 |
| 3.2.1 国家与社会的矛盾 | 第25-26页 |
| 3.2.2 现代法治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 第26-28页 |
| 3.2.3 法律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的矛盾 | 第28-30页 |
| 4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协调 | 第30-42页 |
| 4.1 国家法与民间法协调的原则 | 第30页 |
| 4.1.1 国家利益与民间利益相统一原则 | 第30页 |
| 4.1.2 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原则 | 第30页 |
| 4.1.3 国家法治理与民间自治相统一原则 | 第30页 |
| 4.2 国家法与民间法协调的纬度 | 第30-36页 |
| 4.2.1 立法层面 | 第30-32页 |
| 4.2.2 司法层面 | 第32-33页 |
| 4.2.3 执法层面 | 第33-35页 |
| 4.2.4 守法层面 | 第35-36页 |
| 4.3 国家法与民间法协调的方法 | 第36-42页 |
| 4.3.1 发挥民间法的补充作用 | 第36-38页 |
| 4.3.2 维护国家法的主导地位 | 第38-39页 |
| 4.3.3 划定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效力范围 | 第39-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