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论宪政权威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3-17页
第一章 宪政权威的基本内容第17-36页
    第一节 施行民主政治的公意权威第17-28页
        一、直接民主的公意权威第17-20页
        二、间接民主的公意权威第20-26页
        三、协商民主的公意权威第26-28页
    第二节 建立法治秩序的规则权威第28-32页
        一、民主立法:法治的政治性权威第28-29页
        二、规范实施:法治的稳定性权威第29-32页
        三、普遍救济:法治的有效性权威第32页
    第三节 优化权力配置的善政权威第32-36页
        一、有限政府:明确权力边界第33页
        二、责任政府:实现权力束缚第33-34页
        三、政社分开:促进社会自治第34-36页
第二章 西方宪政权威的产生轨迹第36-52页
    第一节 西方父权权威的发展第36-42页
        一、以大家庭为基础的古代父权思想第36-38页
        二、以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父权思想第38-41页
        三、由智识差异补强的西方父权思想第41-42页
    第二节 西方宪政权威的继起第42-52页
        一、宪政理论建基于对父权虚伪性的批评第43-46页
        二、宪政理论仰赖于对父权开放性的解释第46-48页
        三、宪政制度产生于对父权多元性的利用第48-52页
第三章 中国父权制对宪政权威的阻碍第52-70页
    第一节 中国父权权威的发展第52-66页
        一、自然天道观:中国父权权威的理论基础第52-55页
        二、家庭伦理观:中国父权权威的生活体验第55-59页
        三、王权不下县:中国父权权威的自我束缚第59-64页
        四、科举取士制:中国父权权威的辅助来源第64-66页
    第二节 中国宪政权威的障碍第66-70页
        一、宪政权威难以融入传统权威第67-68页
        二、宪政权威难以贴近社会现实第68-70页
第四章 建国初期的权威转型第70-90页
    第一节 单位替代家庭而产生权威第70-80页
        一、城市的单位化第70-76页
        二、农村的单位化第76-78页
        三、单位何以产生权威第78-80页
    第二节 领袖替代家长而产生权威第80-82页
        一、领袖崇拜在建国之后的发展第80-82页
        二、领袖权威是父权权威的变种第82页
    第三节 通过政治斗争而巩固权威第82-90页
        一、因军事斗争产生权威第83-85页
        二、因政治敌人产生权威第85-90页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的权威困局第90-116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单位制的解体第90-94页
        一、私有经济的发展第90-91页
        二、人口流动的频繁第91-93页
        三、保障体系的改革第93-94页
    第二节 父权型权威的失势第94-104页
        一、父权权威的政治思想备受抨击第94-97页
        二、父权权威的社会根基渐趋消解第97-99页
        三、斗争产生权威的思路逐渐弱化第99-102页
        四、考试补强权威的功效已经减弱第102-104页
    第三节 宪政型权威的缺失第104-112页
        一、公意型权威缺失第104-108页
        二、法治型权威脱节第108-111页
        三、善政型权威疲软第111-112页
    第四节 经济绩效成为重点第112-116页
        一、绩效何以产生权威?第113-114页
        二、中国产生了绩效权威第114-116页
第六章 宪政权威的中国道路第116-134页
    第一节 发挥已有权威的过渡作用第116-122页
        一、父权权威的延续性和阶段性第116-120页
        二、绩效权威的波动性与局限性第120-122页
    第二节 发展宪政权威的基础地位第122-134页
        一、促进民主发展,实现公意权威第122-127页
        二、推动法治建设,实现规则权威第127-130页
        三、优化权力配置,实现善政权威第130-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40-141页
后记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数人权利研究
下一篇:作为宪法权利的环境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