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9-20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 研究的学术贡献 | 第9-10页 |
| 2.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四) 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五)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1. 难民 | 第17-19页 |
| 2. 国内流民 | 第19页 |
| 3. 流离失所者 | 第19-20页 |
| 一、南苏丹武装冲突中流离失所者的现状 | 第20-37页 |
| (一) 流离失所者的产生 | 第20-28页 |
| 1. 南苏丹独立时期 | 第20-23页 |
| 2. 南苏丹内战时期 | 第23-26页 |
| 3. 朱巴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 | 第26-28页 |
| (二) 流离失所者的规模及分布 | 第28-33页 |
| 1. 南苏丹流民的规模及分布 | 第28-29页 |
| 2. 南苏丹难民的规模及分布 | 第29-33页 |
| (三) 流离失所者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类型 | 第33-37页 |
| 1. 饥荒 | 第33页 |
| 2. 营养不良 | 第33-34页 |
| 3. 性别暴力 | 第34-35页 |
| 4. 疾病 | 第35-37页 |
| 二、南苏丹武装冲突中国内流民的保护 | 第37-44页 |
| (一) 国内流民的保护主体 | 第37-38页 |
| 1. 南苏丹政府 | 第37页 |
| 2. 国际社会 | 第37-38页 |
| (二) 国内流民的保护困境 | 第38-44页 |
| 1. 保护意愿不足 | 第38-41页 |
| 2. 保护能力不够 | 第41-44页 |
| 三、南苏丹武装冲突中难民的保护 | 第44-50页 |
| (一) 南苏丹难民的保护主体 | 第44页 |
| 1. 南苏丹邻国 | 第44页 |
| 2. 国际社会 | 第44页 |
| (二) 南苏丹难民的保护困境 | 第44-50页 |
| 1. “政治意愿”与“能力差距”之间的困境 | 第45-47页 |
| 2. 人道主义物资困境 | 第47-48页 |
| 3. 合作与协调困境 | 第48-50页 |
| 四、南苏丹武装冲突中流离失所者人道主义保护问题的应对 | 第50-55页 |
| (一) 当前方案 | 第50-52页 |
| 1. 增强南苏丹政府的保护意愿 | 第50-51页 |
| 2. 增强南苏丹邻国的保护能力 | 第51页 |
| 3. 国际社会应加大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 第51-52页 |
| (二) 长远方案 | 第52-55页 |
| 1. 从根源上解决流离失所者的问题 | 第52页 |
| 2. 增强保护能力 | 第52-53页 |
| 3. 完善制度建设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一:中英文对照表 | 第61-65页 |
| 附录二:大事记年表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