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领域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低轨预警卫星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2 低轨预警卫星对目标定位跟踪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模型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时间系统 | 第22-23页 |
2.3 主要坐标系及转换 | 第23-26页 |
2.3.1 主要坐标系 | 第23-24页 |
2.3.2 坐标系转换 | 第24-26页 |
2.4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6-29页 |
2.4.1 低轨预警卫星轨道模型与星座构型 | 第27-28页 |
2.4.2 弹道导弹自由段动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2.5 低轨预警卫星测量模型 | 第29-32页 |
2.5.1 低轨预警卫星对目标定位测量模型 | 第29-30页 |
2.5.2 低轨预警卫星滤波模型 | 第30-32页 |
2.6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低轨预警卫星视线相交定位跟踪建模与分析 | 第34-59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视线相交定位建模 | 第34-36页 |
3.3 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36-42页 |
3.3.1 测量误差影响定位精度分析 | 第36-38页 |
3.3.2 测量误差影响定位精度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3.4 低轨预警卫星布局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42-49页 |
3.4.1 观测三角形底边l、目标到中垂线距离d不变,高度h变化 | 第43-44页 |
3.4.2 观测三角形底边l、高度h不变,目标到中垂线距离d变化 | 第44-46页 |
3.4.3 观测三角形目标到中垂线距离d、高度h不变,底边l变化 | 第46-47页 |
3.4.4 观测三角形两腰不变,底边l变化 | 第47-48页 |
3.4.5 不同低轨预警卫星布局方案对定位精度影响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5 选星方案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3.5.1 初始随机选择两颗低轨预警卫星 | 第49-50页 |
3.5.2 全程随机选择两颗低轨预警卫星 | 第50-51页 |
3.5.3 使用两颗全程可见卫星 | 第51页 |
3.5.4 全程使用所有可见卫星 | 第51-52页 |
3.5.5 四种选星方案对定位精度影响结果分析 | 第52页 |
3.6 基于视线相交定位的导弹自由飞行段跟踪建模与分析 | 第52-57页 |
3.6.1 基于视线相交定位的导弹自由飞行段跟踪建模 | 第53-55页 |
3.6.2 基于视线相交定位的导弹自由飞行段跟踪仿真 | 第55页 |
3.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3.7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探测预警仿真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星座参数 | 第59-60页 |
4.3 低轨预警卫星探测预警模型 | 第60-65页 |
4.3.1 探测距离模型 | 第60-61页 |
4.3.2 几何可见模型 | 第61-62页 |
4.3.3 光学可见模型 | 第62-64页 |
4.3.4 预警时间模型 | 第64-65页 |
4.4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探测预警仿真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4.4.1 仿真软件功能 | 第65页 |
4.4.2 仿真软件架构 | 第65-66页 |
4.4.3 仿真软件工作流程 | 第66-67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4.6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分析研究 | 第71-91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基于AHP法的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 | 第71-73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71-72页 |
5.2.2 基于AHP法的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流程 | 第72-73页 |
5.3 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 | 第73-76页 |
5.3.1 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第73-74页 |
5.3.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74-76页 |
5.4 获取指标值及计算综合效能 | 第76-78页 |
5.4.1 获取指标值 | 第76-77页 |
5.4.2 计算系统综合效能 | 第77-78页 |
5.5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分析 | 第78-83页 |
5.5.1 探测预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0页 |
5.5.2 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评估实验设计 | 第80-83页 |
5.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3-90页 |
5.6.1 确定指标权重 | 第83-84页 |
5.6.2 获取指标属性值及无量纲化 | 第84-88页 |
5.6.3 计算低轨预警卫星系统效能 | 第88-89页 |
5.6.4 效能评估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5.7 小结 | 第90-91页 |
结束语 | 第91-93页 |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