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1.3.1 奖励 | 第12-13页 |
1.3.2 幼儿教师奖励 | 第13-14页 |
1.3.3 奖励行为 | 第14页 |
1.3.4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4.1 关于奖励的相关研究 | 第15-23页 |
1.4.2 关于幼儿园奖励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1.4.3 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26-28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2.3.1 文献法 | 第28页 |
2.3.2 观察法 | 第28-29页 |
2.3.3 访谈法 | 第29-30页 |
2.4 研究进程 | 第30-32页 |
第3章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现状 | 第32-44页 |
3.1 有些幼儿园奖励频次基本合理,但有些幼儿园奖励频次过高 | 第32-33页 |
3.2 奖励的对象在年龄上基本呈现小中大班递减趋势 | 第33-35页 |
3.3 奖励事件多发生在生活与教学活动中,区域与户外活动中发生较少 | 第35-36页 |
3.4 奖励方式偏重口语奖励,形式单一 | 第36-41页 |
3.4.1 口语奖励的应用现状——惯于“口号式奖励” | 第37-39页 |
3.4.2 代币式奖励的应用现状—以活动性奖励为主,标志性奖励方式应用较随意,缺乏相应的奖励标准 | 第39-40页 |
3.4.3 动作奖励的应用现状——对动作奖励方式关注度低 | 第40-41页 |
3.5 奖励的原因多指向常规纪律 | 第41-42页 |
3.6 奖励的效果持续时间短 | 第42-44页 |
第4章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特点分析 | 第44-56页 |
4.1 教师奖励行为的特点 | 第44-54页 |
4.1.1 奖励模式的固定化 | 第44-45页 |
4.1.2 将奖励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 | 第45-46页 |
4.1.3 倾向于事前承诺奖励 | 第46-47页 |
4.1.4 易在消极等待环节进行奖励 | 第47-48页 |
4.1.5 惯于公开的、及时的奖励 | 第48页 |
4.1.6 将奖励与批评结合使用 | 第48-49页 |
4.1.7 实习教师和男教师奖励行为的独特之处 | 第49-54页 |
4.2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进步之处 | 第54-56页 |
4.2.1 小贴画不再“到处贴” | 第54-55页 |
4.2.2 能够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奖励 | 第55-56页 |
第5章 影响教师奖励行为的因素探讨 | 第56-60页 |
5.1 对常规教育的不正确认识 | 第56-57页 |
5.2 缺乏奖励理论知识的引领 | 第57-58页 |
5.3 教师的情绪情感不稳定 | 第58-59页 |
5.4 教师的反思意识不高 | 第59-6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 第60-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6.2 教育建议 | 第60-66页 |
6.2.1 师范教育——强化奖励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 第60-61页 |
6.2.2 在职培训——进行奖励的指导与培训 | 第61-62页 |
6.2.3 教师的自我教育 | 第62-66页 |
第7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研究反思 | 第6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