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1.1.1 青年旅舍历史起源与发展背景 | 第10-13页 |
1.1.2 我国青年旅舍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1.1.3 工业建筑遗产适宜性再利用与青年旅舍的相关性 | 第16-18页 |
1.2 概念解析与研究范围 | 第18-19页 |
1.2.1 概念解析 | 第18-19页 |
1.2.2 研究范围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9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20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研究的框架 | 第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工业建筑遗产适宜性再利用为青年旅舍的可行性 | 第23-44页 |
2.1 青年旅舍的特性分析 | 第23-35页 |
2.1.1 风格个性突出的文化氛围 | 第23-28页 |
2.1.2 交流互助文化下的住宿模式 | 第28-30页 |
2.1.3 多元化开放性的经营模式 | 第30-32页 |
2.1.4 青年旅舍功能空间基本架构 | 第32-33页 |
2.1.5 青年旅舍各功能空间设计原则 | 第33-35页 |
2.2 适宜性再利用为青年旅舍的工业建筑遗产类型分析 | 第35-39页 |
2.2.1 厂区办公楼 | 第36-38页 |
2.2.2 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 | 第38页 |
2.2.3 厂区职工住宅楼及宿舍楼 | 第38-39页 |
2.3 工业建筑遗产适宜性再利用为青年旅舍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2页 |
2.3.1 区位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契合 | 第39-40页 |
2.3.2 表现形式与青年人群体验的切合 | 第40-42页 |
2.3.3 低成本与青年旅舍初期发展的协调 | 第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适宜性再利用过程中的功能设计手法 | 第44-61页 |
3.1 空间布局与主题氛围营造 | 第44-48页 |
3.1.1 新旧建筑的功能转换与匹配 | 第44-46页 |
3.1.2 工业元素的架构与重组 | 第46-47页 |
3.1.3 场地环境的活化塑造 | 第47-48页 |
3.2 交通流线的重组与再利用 | 第48-56页 |
3.2.1 置入交通体改善住宿流线 | 第49-51页 |
3.2.2 整合空间充实交往流线 | 第51-54页 |
3.2.3 重组交通节点改良服务流线 | 第54-56页 |
3.3 流线设计与功能设计的协调处理 | 第56-60页 |
3.3.1 入口接待的功能与入住流线协调处理 | 第56-58页 |
3.3.2 交往空间功能与客人活动流线协调处理 | 第58-59页 |
3.3.3 客房及活动区布置与服务人员流线的协调处理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适宜性再利用过程中的形态设计手法 | 第61-71页 |
4.1 环境契合下的建筑体量优化 | 第61-64页 |
4.1.1 复杂建筑体量消减与重组 | 第61-62页 |
4.1.2 单一建筑体量的加建与扩建 | 第62-63页 |
4.1.3 新旧建筑体量的消解与共生 | 第63-64页 |
4.2 形象再造的地域化表达 | 第64-68页 |
4.2.1 质地材料的重构 | 第64-66页 |
4.2.2 色彩搭配的重构 | 第66-67页 |
4.2.3 建筑风格的历史地域性保留 | 第67-68页 |
4.3 生态改造的结构技术分析 | 第68-70页 |
4.3.1 结构体系的更新改造 | 第68页 |
4.3.2 工业元素的装饰再利用 | 第68-69页 |
4.3.3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适宜性再利用过程中的空间设计手法 | 第71-82页 |
5.1 住宿空间尺度的重构及环境的塑造 | 第71-75页 |
5.1.1 完整空间的划分重组 | 第71-73页 |
5.1.2 空间环境的色彩塑造 | 第73-74页 |
5.1.3 住宿模式与客房空间布置的呼应 | 第74-75页 |
5.2 交往空间的特色与核心精神的表达 | 第75-78页 |
5.2.1 加建及扩建与内部重组相结合的交往空间 | 第75-76页 |
5.2.2 交往空间的环境更新与氛围塑造 | 第76页 |
5.2.3 交往空间的组织与分区处理 | 第76-78页 |
5.3 共享空间的整合与优化 | 第78-81页 |
5.3.1 整合并构的卫浴空间 | 第78-79页 |
5.3.2 空间置入的自助厨房及公共洗衣房 | 第79-80页 |
5.3.3 共享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