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在套型单元标准化下的外立面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 对象界定及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4.1 装配式住宅领域 | 第15页 |
1.4.2 外立面研究领域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5-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装配式住宅基本模式及发展现状 | 第18-36页 |
2.1 套型单元标准化理论支撑体系 | 第18-20页 |
2.1.1 标准化设计 | 第18-19页 |
2.1.2 模数化的方法 | 第19页 |
2.1.3 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2.2 套型单元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20-27页 |
2.2.1 专用体系与通用体系 | 第20-22页 |
2.2.2 支撑体结构体系 | 第22-25页 |
2.2.3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体系 | 第25-27页 |
2.3 北京市装配式住宅立面概况调研 | 第27-35页 |
2.3.1 概况及方法 | 第27页 |
2.3.2 基本信息的收集 | 第27页 |
2.3.3 样式及特征描述 | 第27-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外立面设计影响因子分析 | 第36-48页 |
3.1 标准化装配体系对建筑立面设计的制约 | 第36-40页 |
3.1.1 套型单元标准化对建筑立面的制约 | 第36-38页 |
3.1.2 立面板材自身标准化模块的制约 | 第38-40页 |
3.2 立面功能构件构成 | 第40-44页 |
3.2.1 窗及其构件 | 第40-41页 |
3.2.2 阳台及其构件 | 第41-43页 |
3.2.3 楼电梯间 | 第43页 |
3.2.4 其它构件 | 第43-44页 |
3.3 装饰材料及构造 | 第44-47页 |
3.3.1 外墙饰面反打工艺 | 第44-46页 |
3.3.2 混凝土 | 第46页 |
3.3.3 涂料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装配式住宅立面多样性实现方法 | 第48-67页 |
4.1 装配式住宅立面多样化设计原则 | 第48-52页 |
4.1.1 装配式划分的原则 | 第48-50页 |
4.1.2 装配式住宅立面拆分下的平面设计特征 | 第50-51页 |
4.1.3 引入版式平面设计的美学原则 | 第51-52页 |
4.2 装配式住宅立面多样性整体构图 | 第52-58页 |
4.2.1 外墙基本面 | 第53-54页 |
4.2.2 元素的提取与组织 | 第54-58页 |
4.3 装配式住宅立面装饰的调整 | 第58-66页 |
4.3.1 饰面材料及工艺的选择 | 第58-62页 |
4.3.2 颜色的控制与调整 | 第62-63页 |
4.3.3 细部处理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装配式住宅外立面设计实例研究 | 第67-76页 |
5.1 案例概况 | 第67-69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67页 |
5.1.2 装配式住宅工艺的呈现 | 第67-69页 |
5.2 外立面设计的过程分析 | 第69-74页 |
5.2.1 定位与案例借鉴 | 第69-70页 |
5.2.2 墙板的设计原则 | 第70-72页 |
5.2.3 功能构件元素的利用 | 第72-73页 |
5.2.4 立面装饰 | 第73-74页 |
5.3 装配式住宅外立面效果分析 | 第74-75页 |
5.3.1 成果 | 第74-75页 |
5.3.2 评价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一 图表索引目录 | 第80-83页 |
附录二 定福家园 | 第83-84页 |
附录三 北京装配式住宅外立面调查表 | 第84-85页 |
附录四 调研事件表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