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南湾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第9页
        1.1.2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第9页
        1.1.3 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第9-10页
    1.2 我国乡村景观所面临的问题第10-11页
        1.2.1 乡村规划方法不合理第10-11页
        1.2.2 乡村建设与管理滞后第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1-18页
        1.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6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6-18页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9-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2 研究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关系研究第22-33页
    2.1 文化景观的概述第22-25页
        2.1.1 文化景观的概念第22-23页
        2.1.2 文化景观的分类第23-24页
        2.1.3 文化景观的特征第24-25页
    2.2 乡村景观的概述第25-29页
        2.2.1 乡村景观的概念第25-26页
        2.2.2 乡村景观的分类第26页
        2.2.3 乡村景观的特征第26-28页
        2.2.4 乡村景观的价值第28-29页
    2.3 文化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关系第29-32页
        2.3.1 乡村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29-30页
        2.3.2 乡村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文化景观保护理念与案例研究第33-47页
    3.1 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脉络第33-36页
        3.1.1 雅典宪章第33页
        3.1.2 威尼斯宪章第33-34页
        3.1.3 其他第34-35页
        3.1.4 总结第35-36页
    3.2 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第36-37页
        3.2.1 有机更新理论第36页
        3.2.2 人居环境理论第36页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37页
    3.3 文化景观保护的原则研究第37页
        3.3.1 整体性保护原则第37页
        3.3.2 真实性保护原则第37页
        3.3.3 可识别性原则第37页
    3.4 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案例研究第37-45页
        3.4.1 日本白川乡合掌村第38-42页
        3.4.2 托卡伊葡萄酒产区第42-44页
        3.4.3 云南哈尼梯田景观第44-45页
    3.5 文化景观保护的意义第45-46页
        3.5.1 保护景观风貌第45页
        3.5.2 延续历史文化第45页
        3.5.3 促进产业发展第45页
        3.5.4 保护生态环境第45页
        3.5.5 增强文化保护意识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探索第47-54页
    4.1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的乡村景观的规划理念第47-48页
        4.1.1 保护与发展相促进第47页
        4.1.2 整体性规划与分层规划相统一第47-48页
    4.2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原则第48-49页
        4.2.1 坚持整体性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8页
        4.2.2 坚持原真性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8页
        4.2.3 坚持发展性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8-49页
        4.2.4 坚持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9页
        4.2.5 坚持公众参与性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9页
    4.3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目标第49-50页
        4.3.1 文化方面——保护乡土文化和景观风貌第49页
        4.3.2 生产方面——发展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第49-50页
        4.3.3 生活方面——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第50页
        4.3.4 生态方面—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第50页
    4.4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方法——整合性规划方法第50-53页
        4.4.1 整合性规划方法的提出第50页
        4.4.2 整合性规划方法的过程第50-52页
        4.4.3 整合性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理论实践——以北京市延庆县南湾村为例第54-90页
    5.1 南湾村的基本概况第54页
    5.2 县域层面的上位指引分析第54-59页
        5.2.1 上位规划对南湾村提出的要求第55页
        5.2.2 县域规划分区对南湾村指导第55-59页
    5.3 周边村庄的同质化分析第59-60页
        5.3.1 周边村庄的同质化现象第59-60页
        5.3.2 南湾村在周边村庄中的独特性第60页
    5.4 南湾村自身需求分析第60-61页
        5.4.1 现状调研第60页
        5.4.2 公众参与第60页
        5.4.3 需求的综合提出第60-61页
    5.5 分析定位第61-63页
        5.5.1 SWOT分析第61-62页
        5.5.2 发展定位第62-63页
    5.6 南湾村整体性规划第63-70页
        5.6.1 生态分区和导则第63-64页
        5.6.2 景观分区和导则第64-66页
        5.6.3 产业发展分区和导则第66-68页
        5.6.4 设施规划第68-70页
    5.7 南湾村分层规划第70-88页
        5.7.1 景观专项规划第70-75页
        5.7.2 民居建筑专项规划第75-85页
        5.7.3 产业专项规划第85-88页
    5.8 规划实施与管理机制第88-89页
        5.8.1 管理机制第88-89页
        5.8.2 投资机制第89页
    5.9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图片索引第96-98页
表格索引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工业建筑遗产适宜性再利用的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案例技术经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