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污染环境罪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环境的定义与特征 | 第15-16页 |
一、环境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环境的特征 | 第16页 |
第二节 环境犯罪概念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界定及特征 | 第17-20页 |
一、污染环境罪界定 | 第17-18页 |
二、污染环境罪的特征 | 第18-20页 |
第四节 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一、其他法律功能的有限性 | 第20页 |
二、运用刑罚功能惩治犯罪 | 第20页 |
三、刑法教育提高保护环境观念 | 第20页 |
四、融入国际树立大国形象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 | 第22-35页 |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客体研究 | 第22-24页 |
一、我国学者对环境犯罪客体的争议 | 第22-23页 |
二、“复杂客体说”分析探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客观方面研究 | 第24-28页 |
一、危害行为 | 第25-26页 |
二、危害结果 | 第26-27页 |
三、因果关系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的主体研究 | 第28-30页 |
一、自然人主体 | 第28页 |
二、单位主体 | 第28-29页 |
三、国家主体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研究 | 第30-33页 |
一、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争议 | 第30-32页 |
二、争论分析 | 第32页 |
三、“共同过失”争议 | 第32-33页 |
四、归责原则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国外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德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35-37页 |
一、德国完善的环境立法 | 第35-36页 |
二、可采取的处罚原则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日本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37-39页 |
一、日本特色的环境刑法 | 第37-39页 |
二、优秀的推定原则 | 第39页 |
第三节 美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39-41页 |
一、危险犯与过失犯罪 | 第40页 |
二、专门机构形式的订立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英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41-42页 |
一、严格责任与有效辩护 | 第41-42页 |
二、不断更新的刑事法律 | 第42页 |
第五节 巴西污染环境罪立法及借鉴 | 第42-43页 |
一、巴西环境犯罪法设立 | 第42-43页 |
二、提高污染环境罪地位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不足及完善 | 第45-56页 |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罪名的缺陷及改进 | 第45-47页 |
一、罪名体系缺陷 | 第45-46页 |
二、罪名体系改进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的不足及完善 | 第47-51页 |
一、明确客体 | 第47页 |
二、客观方面:危险犯及因果关系 | 第47-50页 |
三、主观方面:故意与过失之争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刑罚设置问题 | 第51-52页 |
一、刑罚较轻且种类单一 | 第51-52页 |
二、罚金刑不完备 | 第52页 |
第四节 污染环境罪刑罚处置问题解决构想 | 第52-54页 |
一、提高法定刑和设立多元化处罚机制 | 第52-53页 |
二、完善罚金刑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