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不作为的诈骗犯罪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第一章 不作为诈骗的概念与争议问题第13-15页
    第一节 不作为诈骗的概念与犯罪认定第13页
    第二节 案例的提出与争议点第13-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概念认定第15-18页
    第一节 诈骗行为的概念第15-16页
    第二节 不作为的概念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三章 关于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学说分歧第18-28页
    第一节 不作为诈骗行为不同学说第18-22页
        一、犯罪否定说第18-19页
        二、部分犯罪否定说第19-20页
        三、犯罪肯定说第20-21页
        四、我国刑法学界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认识第21-22页
    第二节 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学说评析第22-26页
        一、犯罪否认说的观点评析第22-24页
        二、部分犯罪否定说的观点评析第24-25页
        三、犯罪肯定说的观点评析第25页
        四、对我国刑法学界中不同观点的评析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四章 不作为诈骗中居于保证人地位的作为义务第28-49页
    第一节 形式的义务来源第28-35页
        一、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第28-29页
        二、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义务第29-31页
        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第31-32页
        四、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第32-33页
        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引起的告知义务第33-34页
        六、形式义务说的总结第34-35页
    第二节 实质的义务判断第35-41页
        一、德日刑法中实质义务来源的学说第35-37页
        二、我国刑法中实质义务来源的确定第37-41页
    第三节 不作为与作为之间的等价性问题第41-47页
        一、国外刑法有关等价性问题的相关学说及评析第41-43页
        二、国内刑法有关等价性问题的理论观点及评析第43-45页
        三、等价性的存在地位第45-46页
        四、等价性的判断标准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确定标准以及具体认定第49-56页
    第一节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确定标准第49页
    第二节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举动诈骗”第49-51页
    第三节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找钱诈骗”第51-53页
    第四节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交易博弈的“淘宝行为”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染环境罪研究
下一篇: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