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基于金融市场联动视角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8-3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32页
        1.2.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定义的相关文献第20-21页
        1.2.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的相关文献第21-25页
        1.2.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传染方向和强度的相关文献第25-26页
        1.2.4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第26-31页
        1.2.5 文献述评第31-32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32-36页
        1.3.1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3.2 分析框架第33-35页
        1.3.3 技术路线第35-36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36-38页
第2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理论基础第38-4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38-41页
        2.1.1 金融风险及其国际传染效应第38页
        2.1.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度量第38-39页
        2.1.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网络结构第39页
        2.1.4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传染方向和强度第39-40页
        2.1.5 金融市场联动视角第40-41页
    2.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相关理论第41-44页
        2.2.1 货币危机模型与风险传染抵抗力第41-42页
        2.2.2 国际贸易关联性与风险相依性第42-43页
        2.2.3 行为金融理论与风险净传染第43页
        2.2.4 金融市场关联性的双重影响第43-44页
    2.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机理分析第45-54页
    3.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网络结构第45-46页
        3.1.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网络结构类型第45页
        3.1.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系统重要性国家第45-46页
        3.1.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垄断性影响力国家第46页
    3.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方向与强度第46-47页
        3.2.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总体方向第46页
        3.2.2 不同频率下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差异第46-47页
    3.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第47-52页
        3.3.1 基础因素分析第47-48页
        3.3.2 渠道因素分析第48-51页
        3.3.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总结第51页
        3.3.4 不同频率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差异第51-52页
        3.3.5 不同频率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重要性的动态变化第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历史、现状与特点第54-80页
    4.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历史第54-67页
        4.1.1 三次重大区域性金融危机简介第54-55页
        4.1.2 三次金融危机中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第55-67页
    4.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现状第67-77页
        4.2.1 基础因素第67-69页
        4.2.2 渠道因素第69-77页
    4.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特征第77-79页
        4.3.1 共同特点第77-78页
        4.3.2 趋势特点第78-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网络结构实证分析第80-96页
    5.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的模型构建第80-85页
        5.1.1 各金融市场收益波动的边际分布模型构建第80页
        5.1.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描述的最小生成树构建第80-81页
        5.1.3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描述的藤Copula模型构建第81-85页
    5.2 样本选取及统计性描述第85-89页
    5.3 边际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第89-91页
    5.4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分析第91-92页
    5.5 基于藤Copula模型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网络结构分析第92-95页
    5.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方向和强度实证分析第96-115页
    6.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方向与强度度量模型的构建第96-100页
        6.1.1 CoVaR的相关定义和表达式第96-97页
        6.1.2 时变Copula模型构建第97-98页
        6.1.3 金融风险传染效应度量的Copula-CoVaR模型构建第98-99页
        6.1.4 频域视角下金融风险传染效应度量的Copula-CoVaR模型构建第99-100页
    6.2 时变Copula模型的择优检验与参数估计第100-104页
    6.3 基于Copula-CoVaR模型的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04-109页
        6.3.1 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04-106页
        6.3.2 外汇市场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06-107页
        6.3.3 利率市场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07-109页
        6.3.4 三类市场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比较第109页
    6.4 基于EMD-Copula-CoVaR模型的传染方向和强度特征分析第109-113页
        6.4.1 频域视角下股票市场风险传导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10-111页
        6.4.2 频域视角下外汇市场风险传导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11页
        6.4.3 频域视角下利率市场风险传导方向和强度分析第111-112页
        6.4.4 频域视角下各类市场风险传染方向和强度比较第112-113页
    6.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7章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15-130页
    7.1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第115-117页
        7.1.1 模型的基本设定第115-116页
        7.1.2 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第116-117页
    7.2 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117-129页
        7.2.1 样本选取第117-118页
        7.2.2 股票市场金融风险传染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18-124页
        7.2.3 利率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24-128页
        7.2.4 不同金融市场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比较第128-129页
    7.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8章 完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管理的建议第130-137页
    8.1 建立长效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宏观管理机制第130-133页
        8.1.1 建立由央行牵头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管理委员会第130页
        8.1.2 建立结构化和全覆盖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评估机制第130-131页
        8.1.3 完善基于影响因素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管理体系第131-132页
        8.1.4 完善金融机构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制度第132-133页
    8.2 优化对于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管理理念第133-134页
        8.2.1 树立多种传染频率协同监管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管理理念第133-134页
        8.2.2 加强投资者对资产组合内风险传染的认识第134页
        8.2.3 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应对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追踪市场第134页
    8.3 加强与世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国际合作第134-135页
        8.3.1 加强国际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的管理信息共享第134页
        8.3.2 建立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国际协调处置机制第134-135页
    8.4 选择合理的模型实现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的监控第135页
    8.5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结论第137-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0页
附录第150-160页
在学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研究
下一篇: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