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3页
        1.2.1 信用信息共享与征信市场模式选择第18-24页
        1.2.2 征信产品定价与征信市场体系第24-29页
        1.2.3 隐私信息保护与征信市场体系第29-32页
        1.2.4 文献述评第32-33页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33-36页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33-35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35-36页
    1.4 研究方法第36页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36-38页
        1.5.1 研究难点第36-37页
        1.5.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37-38页
第2章 个人征信市场体系构成要素及理论分析第38-54页
    2.1 个人征信市场体系构成要素第38-41页
        2.1.1 个人征信市场的内涵第38-39页
        2.1.2 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的核心构成第39-41页
    2.2 市场结构对个人征信市场的基础作用第41-44页
        2.2.1 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理论基础第41-42页
        2.2.2 征信市场结构影响信用信息共享第42-43页
        2.2.3 征信市场结构决定征信产品开发第43-44页
    2.3 征信产品定价对个人征信市场的中坚作用第44-48页
        2.3.1 个人征信产品定价理论基础第44-46页
        2.3.2 征信产品定价促进信用信息商品化第46-47页
        2.3.3 征信产品定价扩大供求规模第47页
        2.3.4 征信产品定价细分征信市场第47-48页
    2.4 征信市场监管对个人征信市场的保障作用第48-54页
        2.4.1 征信市场监管理论基础第48-51页
        2.4.2 征信法律规范促进信用信息保护第51-52页
        2.4.3 征信市场监管提高征信发展水平第52-54页
第3章 国内外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现实考察第54-86页
    3.1 国外个人征信市场典型模式分析第54-67页
        3.1.1 世界征信市场体系分类第54-56页
        3.1.2 以私营征信服务为特征的美国征信市场体系第56-61页
        3.1.3 以公共征信服务为特征的欧洲征信市场体系第61-64页
        3.1.4 以行业征信服务为特征的日本征信市场体系第64-66页
        3.1.5 国外个人征信市场比较分析第66-67页
    3.2 国外个人征信市场的新发展第67-71页
        3.2.1 互联网与个人征信——以Credit Karma为例第67-69页
        3.2.2 大数据与个人征信——以ZestFinance为例第69-71页
    3.3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现实考察第71-83页
        3.3.1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历程第71-72页
        3.3.2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现状第72-81页
        3.3.3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瓶颈第81-83页
        3.3.4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机遇第83页
    3.4 国外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83-86页
        3.4.1 个人征信市场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84页
        3.4.2 服务多样化是个人征信市场的必然要求第84-85页
        3.4.3 完备的监管体系是征信市场体系发展的有力保障第85-86页
第4章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结构选择研究第86-108页
    4.1 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6-89页
        4.1.1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第86-87页
        4.1.2 法律制度的影响第87-88页
        4.1.3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的影响第88-89页
    4.2 个人征信市场结构选择实证研究第89-104页
        4.2.1 问题描述第89-90页
        4.2.2 研究假设第90-92页
        4.2.3 研究设计第92-96页
        4.2.4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96-104页
    4.3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的现实选择与演化路径第104-106页
        4.3.1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的现实选择第104-105页
        4.3.2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的演化路径第105-106页
    4.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5章 我国个人征信产品定价策略研究第108-140页
    5.1 个人征信产品定价整体思路第108页
    5.2 宏观市场环境下个人征信产品定价策略研究第108-120页
        5.2.1 模型设定与求解第109-114页
        5.2.2 数值模拟与分析第114-120页
        5.2.3 研究结论第120页
    5.3 基于消费者选择的个人征信产品定价策略研究第120-133页
        5.3.1 征信产品的量化第121-122页
        5.3.2 消费者选择行为模型第122-126页
        5.3.3 个人征信产品定价模型构建第126-128页
        5.3.4 个人征信产品定价仿真模拟第128-133页
    5.4 考虑市场均衡的个人征信产品非线性定价策略研究第133-138页
        5.4.1 非线性定价机理及基本假设第133-135页
        5.4.2 消费者对固定费用与边际价格的敏感性分析第135-137页
        5.4.3 征信产品非线性定价市场均衡第137-138页
    5.5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6章 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监管研究第140-157页
    6.1 隐私信息对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的实证影响第140-144页
        6.1.1 样本数据及预处理第140-141页
        6.1.2 实证模型及结果第141-142页
        6.1.3 实证解释及结论第142-144页
    6.2 个人征信市场监管的内在冲突与平衡第144-146页
        6.2.1 个人征信市场体系发展的内在制约第144页
        6.2.2 个人征信市场体系与隐私保护的权衡第144-146页
    6.3 基于法经济学的个人征信市场监管研究第146-155页
        6.3.1 个人征信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第146-148页
        6.3.2 价值位阶选择的法律原则监管第148-150页
        6.3.3 监管效用最大化的行政规则监管第150-153页
        6.3.4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行业自律监管第153-155页
    6.4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7章 完善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的政策建议第157-172页
    7.1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征信市场结构第158-163页
        7.1.1 建设混合征信市场格局第158-161页
        7.1.2 促进征信数据共融共通第161-163页
    7.2 推进征信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以丰富定价策略第163-166页
        7.2.1 提高个人征信技术水平第163-164页
        7.2.2 提高征信产品有效供给第164-165页
        7.2.3 扩大征信产品使用范围第165-166页
    7.3 完善多层次的征信市场监管体系第166-169页
        7.3.1 加快征信法律框架完善第166-167页
        7.3.2 提升征信监督管理水平第167页
        7.3.3 建立行业规范自律机制第167页
        7.3.4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第167-169页
    7.4 加强社会征信环境建设第169-172页
        7.4.1 培育社会征信理念第169页
        7.4.2 推进征信宣传教育第169-170页
        7.4.3 加强征信文化建设第170-172页
结论第172-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9页
致谢第189-191页
附录A 证明第191-193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或有资本与动态投融资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融市场联动视角的金融风险国际传染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