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实验与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沉管隧道国内外现状第13页
    1.3 沉管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现状第13-15页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4.2 主要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隧道及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7-31页
    2.1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方法第17-20页
        2.1.1 波动法第17页
        2.1.2 相互作用法第17-18页
        2.1.3 实用地震反应分析法第18-20页
    2.2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第20-25页
        2.2.1 有限元法基本分析步骤第20-21页
        2.2.2 土的本构模型第21-23页
        2.2.3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第23-25页
    2.3 流固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第25-28页
        2.3.1 流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的方程第26页
        2.3.2 流固耦合方程的求解第26-28页
    2.4 有限元软件ADINA的简介第28-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ADINA的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及地震动的输入探讨第31-39页
    3.1 前言第31-32页
    3.2 粘弹性人工边界第32-34页
        3.2.1 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第32-33页
        3.2.2 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第33-34页
    3.3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第34-36页
    3.4 算例验证第36-38页
    3.5 结语第38-39页
第四章 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振动台模拟实验与结果对比分析第39-69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实验模型土箱设计第39-40页
    4.3 相似比设计第40-42页
        4.3.1 模型结构相似比设计第41-42页
    4.4 模型的制备第42-43页
        4.4.1 模型土的制备第42页
        4.4.2 结构模型的制备第42-43页
    4.5 实验系统及设备介绍第43-49页
        4.5.1 设备介绍与传感器设置第43-44页
        4.5.2 传感器布置第44-47页
        4.5.3 地震波的输入和加载工况第47-49页
    4.6 实验结果分析第49-68页
        4.6.1 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加速度分析第49-56页
        4.6.2 非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加速度分析第56-62页
        4.6.3 孔隙水压力对比分析第62-65页
        4.6.4 竖向输入地震动时水对结构的影响分析第65-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地震作用下土-沉管结构的数值模拟第69-89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有限元模型第69-72页
        5.2.1 结构场模型第70-72页
    5.3 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72-81页
        5.3.1 0.1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第72-73页
        5.3.2 0.2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第73-80页
        5.3.3 0.4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第80-81页
    5.4 竖向输入地震动时水对结构的影响第81-87页
        5.4.1 流体场模型建立第81-82页
        5.4.2 不考虑水和考虑水的影响对比第82-86页
        5.4.3 不同水深对沉管隧道应力的影响第86-87页
    5.5 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第89-91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89-90页
    6.2 下一步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索力影响线的斜拉桥和拱桥主梁损伤识别
下一篇:基于元胞随机车流的三维车—桥耦合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