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索力影响线的斜拉桥和拱桥主梁损伤识别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7页 |
1.2.1 基于结构动力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2-14页 |
1.2.2 基于结构静力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4页 |
1.2.3 基于模型修正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4-15页 |
1.2.4 基于人工智能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5-16页 |
1.2.5 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识别 | 第16-17页 |
1.3 当前损伤识别存在的问题及本文出发点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索力影响线损伤识别方法的原理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利用挠度影响线进行损伤识别的原理 | 第19-22页 |
2.3 利用索力影响线进行损伤识别的原理 | 第22-35页 |
2.3.1 斜拉桥无损伤时的索力影响线 | 第22-28页 |
2.3.2 斜拉桥有损伤时的索力影响线 | 第28-35页 |
2.3.3 损伤前后的斜拉索索力变化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索力影响线的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 | 第37-65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3 单处损伤算例研究及分析 | 第39-51页 |
3.3.1 单处损伤不同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39-47页 |
3.3.2 单处损伤不同损伤程度的识别 | 第47-51页 |
3.4 多处损伤算例研究及分析 | 第51-57页 |
3.5 参数分析及讨论 | 第57-64页 |
3.5.1 塔梁刚度比对损伤识别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2 工程实例的介绍 | 第58页 |
3.5.3 数值仿真模型模拟计算 | 第58-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基于吊杆力影响线的拱桥主梁损伤识别 | 第65-91页 |
4.1 引言 | 第65-67页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67-68页 |
4.3 单处损伤算例研究及分析 | 第68-82页 |
4.3.1 单处损伤不同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68-77页 |
4.3.2 单处损伤不同损伤程度的识别 | 第77-82页 |
4.4 多处损伤算例研究及分析 | 第82-86页 |
4.5 对系杆拱桥拱肋的损伤识别 | 第86-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5.1 结论 | 第91-92页 |
5.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