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综合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21页 |
2.1.2 合作治理 | 第21-22页 |
2.1.3 政府扶持政策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2页 |
2.2.2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现状 | 第24-33页 |
3.1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 第24-26页 |
3.1.1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类型 | 第24-25页 |
3.1.2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 第25-26页 |
3.2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的内容 | 第26-30页 |
3.2.1 财政金融政策方面 | 第26-27页 |
3.2.2 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 第27-28页 |
3.2.3 示范社激励政策方面 | 第28页 |
3.2.4 市场服务政策方面 | 第28页 |
3.2.5 人才培养政策方面 | 第28-30页 |
3.3 政府扶持政策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3.3.1 金融扶持政策不全面 | 第30页 |
3.3.2 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漏洞 | 第30页 |
3.3.3 对发展能力薄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足 | 第30-31页 |
3.3.4 对“互联网+农业”新型发展模式扶持力度薄弱 | 第31页 |
3.3.5 人才培养政策缺少针对性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8页 |
4.1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3-35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页 |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设计 | 第33页 |
4.1.3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第33-34页 |
4.1.4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4-35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及权重的确定 | 第35-37页 |
4.2.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35页 |
4.2.2 政府扶持政策评价的层次结构 | 第35页 |
4.2.3 权重的确定 | 第35-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黑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的评价 | 第38-48页 |
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8-39页 |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 第38页 |
5.1.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38-39页 |
5.2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5.2.1 问卷分析 | 第39-40页 |
5.2.2 扶持政策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 第40-44页 |
5.3 扶持政策的评价结果 | 第44-46页 |
5.3.1 财政金融政策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5.3.2 税收优惠政策评价结果 | 第45页 |
5.3.3 示范社激励政策评价结果 | 第45页 |
5.3.4 市场服务政策评价结果 | 第45页 |
5.3.5 人才培养政策评价结果 | 第45-46页 |
5.4 扶持政策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4.1 财政金融政策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页 |
5.4.2 税收优惠政策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4.3 示范社激励政策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页 |
5.4.4 市场服务政策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页 |
5.4.5 人才培养政策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48-56页 |
6.1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运用的实践 | 第48-51页 |
6.1.1 美国农场主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 | 第48-49页 |
6.1.2 日本农业协同组织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 | 第49-50页 |
6.1.3 印度农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 | 第50-51页 |
6.2 国内典型省份的政策实践 | 第51-54页 |
6.2.1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 | 第51-52页 |
6.2.2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 | 第52-54页 |
6.3 国内外实践经验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54-55页 |
6.3.1 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权利 | 第54页 |
6.3.2 要有完善的新型农民培养政策体系 | 第54页 |
6.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要科学化 | 第54-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完善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的建议 | 第56-60页 |
7.1 完善扶持资金及税收优惠政策 | 第56页 |
7.1.1 加强扶持资金的使用及监督 | 第56页 |
7.1.2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 | 第56页 |
7.2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激励效果 | 第56-57页 |
7.2.1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利益分配制度 | 第56-57页 |
7.2.2 多种激励方式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第57页 |
7.3 完善政策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 第57-58页 |
7.3.1 鼓励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 第57页 |
7.3.2 支持“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发展 | 第57-58页 |
7.3.3 鼓励探索互联网农业众筹模式 | 第58页 |
7.4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政策 | 第58-59页 |
7.4.1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培训 | 第58页 |
7.4.2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 | 第58-59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