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评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关于危机的根源 | 第11-12页 |
(二)关于危机的表现形式 | 第12-14页 |
(三)反危机的措施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渊源 | 第18-26页 |
一、关于经济危机的常见解读 | 第18-20页 |
(一)经济危机根源的常见解释 | 第18-19页 |
(二)经济危机表现的常见形式 | 第19-20页 |
二、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的理论来源 | 第20-26页 |
(一)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 | 第20-22页 |
(二)卢森堡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三)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 第26-36页 |
一、大卫·哈维对经济危机根源的主要看法 | 第26-28页 |
(一)资本的过度积累 | 第26-27页 |
(二)空间结构失调 | 第27-28页 |
二、大卫·哈维对经济危机表现的分析 | 第28-31页 |
(一)不平衡地理发展 | 第28-29页 |
(二)灵活积累 | 第29-31页 |
三、大卫·哈维对反危机政策的论述 | 第31-36页 |
(一)凯恩斯主义政策 | 第31-32页 |
(二)新自由主义政策 | 第32-33页 |
(三)新保守主义政策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创新 | 第36-46页 |
一、经济危机研究的方法创新 | 第36-39页 |
(一)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方法 | 第36-37页 |
(二)资本三重循环的过程方法 | 第37-39页 |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创新 | 第39-46页 |
(一)时空修复 | 第39-42页 |
(二)剥夺性积累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 第46-52页 |
一、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理论意义 | 第46-48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新发展 | 第46-47页 |
(二)有助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第47-48页 |
二、大卫·哈维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48-52页 |
(一)全球空间生产的实用价值 | 第48-49页 |
(二)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