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相关概念 | 第10页 |
1.1.2.1 规模养殖场 | 第10页 |
1.1.2.2 生物安全 | 第10页 |
1.1.2.3 生物安全体系 | 第10页 |
1.1.2.4 生物安全隔离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2.1 降低猪场疾病爆发的风险 | 第10-11页 |
1.2.2.2 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 | 第11页 |
1.2.2.3 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 第11页 |
1.2.2.4 促进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1 国外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 第12-13页 |
1.3.1.2 国外生物安全技术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1 国内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 第14-15页 |
1.3.2.2 国内生物安全技术现状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3.1 材料 | 第18页 |
3.1.1 图书馆书籍资料 | 第18页 |
3.1.2 管理部门资料 | 第18页 |
3.1.3 网络资源 | 第18页 |
3.1.4 实地调研资料 | 第18页 |
3.2 方法 | 第18-19页 |
3.2.1 文献归纳法 | 第18页 |
3.2.2 调查研究法 | 第18页 |
3.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第18页 |
3.2.4 综合分析法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3页 |
4.1 河南省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现状 | 第19-28页 |
4.1.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19页 |
4.1.2 基础性生物安全现状 | 第19-21页 |
4.1.2.1 养殖场选址现状 | 第19-20页 |
4.1.2.2 养殖场农田配套现状 | 第20-21页 |
4.1.3 结构性生物安全现状 | 第21-22页 |
4.1.3.1 场区基础设施配备现状 | 第21-22页 |
4.1.3.2 畜舍配套设备设施现状 | 第22页 |
4.1.4 操作性生物安全现状 | 第22-28页 |
4.1.4.1 饲养管理现状 | 第22-23页 |
4.1.4.2 环境消毒现状 | 第23-25页 |
4.1.4.3 疫病防治现状 | 第25-26页 |
4.1.4.4 废弃物处理现状 | 第26-27页 |
4.1.4.5 病死动物处理现状 | 第27-28页 |
4.2 河南省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 第28页 |
4.3 河南省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3页 |
4.3.1 基础性生物安全的问题分析 | 第28页 |
4.3.1.1 养殖场选址不科学 | 第28页 |
4.3.1.2 缺乏农田配套,“种养结合”率低 | 第28页 |
4.3.2 结构性生物安全的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4.3.2.1 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 第28-29页 |
4.3.2.2 畜舍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29页 |
4.3.3 操作性生物安全的问题分析 | 第29-31页 |
4.3.3.1 养殖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弱 | 第29页 |
4.3.3.2 消毒不彻底,随意性大,漏消现象严重 | 第29-30页 |
4.3.3.3 疫病重治轻防问题突出 | 第30页 |
4.3.3.4 废弃物处理技术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 | 第30-31页 |
4.3.3.5 病死猪处理技术不规范 | 第31页 |
4.3.4 生物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4.3.4.1 养殖场生物安全监管配套法规不健全 | 第31-32页 |
4.3.4.2 养殖场生物安全监管执法不到位 | 第32-33页 |
5 建议与对策 | 第33-42页 |
5.1 促进中小规模养殖场转型升级,提高养殖水平 | 第33-38页 |
5.1.1 加强养殖场基础性生物安全建设 | 第33页 |
5.1.2 加强养殖场结构性生物安全建设 | 第33页 |
5.1.3 加强养殖场操作性生物安全建设 | 第33-36页 |
5.1.3.1 健全养殖场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 | 第33-34页 |
5.1.3.2 加强消毒规范,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 第34页 |
5.1.3.3 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治策略,实施合理的保健措施 | 第34-35页 |
5.1.3.4 规范处理技术,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 | 第35-36页 |
5.1.4 组建新型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场抗风险能力 | 第36页 |
5.1.5 推行养殖场准入退出机制 | 第36-37页 |
5.1.6 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 | 第37页 |
5.1.7 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样板,稳步推广 | 第37-38页 |
5.2 加强生物安全法治化建设 | 第38页 |
5.2.1 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 第38页 |
5.2.2 构建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 第38页 |
5.3 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制 | 第38-40页 |
5.3.1 规范生物安全工作体系 | 第38-39页 |
5.3.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第39页 |
5.3.3 明确执法主体,加强巡查监管 | 第39-40页 |
5.3.4 大力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 第40页 |
5.4 健全生物安全信息化建设 | 第40-41页 |
5.5 引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生猪养殖业良性发展 | 第41-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