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类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1 种子萌发、种子老化、种子活力定义第10页
    1.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第10-11页
    1.3 种子萌发及老化的生理生化研究第11-14页
        1.3.1 种子吸水规律的变化第11页
        1.3.2 储藏物的变化第11-12页
        1.3.3 能量代谢和ATP含量的变化第12页
        1.3.4 酶活性的变化第12-13页
        1.3.5 可溶性糖的变化的变化第13-14页
2 引言第14-16页
    2.1 研究目的第14页
    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6-25页
    3.1 材料与处理第16页
    3.2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第16页
    3.3 种子吸水率测定第16页
    3.4 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第16-17页
        3.4.1 可溶性糖的提取第16-17页
        3.4.2 可溶性糖的测定第17页
    3.5 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提取与测定第17-20页
        3.5.1 己糖激酶(HXK)第17-18页
            3.5.1.1 己糖激酶粗酶样品的制备第17-18页
            3.5.1.2 蛋白浓度测定第18页
            3.5.1.3 己糖激酶活性测定第18页
        3.5.2 磷酸果糖激酶(PFK)第18-19页
            3.5.2.1 磷酸果糖激酶粗酶样品的制备第18页
            3.5.2.2 蛋白浓度测定第18页
            3.5.2.3 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测定第18-19页
        3.5.3 丙酮酸激酶(PK)第19页
            3.5.3.1 丙酮酸激酶粗酶样品的制备第19页
            3.5.3.2 蛋白浓度测定第19页
            3.5.3.3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第19页
        3.5.4 柠檬酸合酶(CS)第19-20页
            3.5.4.1 柠檬酸合酶粗酶样品的制备第19页
            3.5.4.2 蛋白浓度测定第19页
            3.5.4.3 柠檬酸合酶活性测定第19-20页
        3.5.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第20页
            3.5.5.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粗酶样品的制备第20页
            3.5.5.2 蛋白浓度测定第20页
            3.5.5.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第20页
    3.6 ATP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3.6.1 ATP的提取第20页
        3.6.2 发光反应液的配置第20页
        3.6.3 ATP标准曲线的配置第20-21页
        3.6.4 样品测定第21页
    3.7 糖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第21-23页
        3.7.1 RNA提取第21页
        3.7.2 RNA质量检测第21-22页
        3.7.3 cDNA第一链合成第22页
        3.7.4 qRT-PCR的引物设计第22-23页
        3.7.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23页
    3.8 糖代谢中间物质含量的测定第23-24页
        3.8.1 样品的提取第23-24页
        3.8.2 样品的测定第24页
    3.9 数据处理第24-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41页
    4.1 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吸水率的影响第25页
    4.2 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的影响第25-33页
        4.2.1 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分布及种类第25-26页
        4.2.2 人工老化过程胚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26-30页
            4.2.2.1 人工老化过程胚中麦芽糖的变化第26-27页
            4.2.2.2 人工老化过程胚中蔗糖的变化第27-28页
            4.2.2.3 人工老化过程胚中果糖的变化第28-29页
            4.2.2.4 人工老化过程胚中葡萄糖的变化第29-30页
        4.2.3 人工老化过程胚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30-33页
            4.2.3.1 人工老化过程胚乳中蔗糖的变化第30-31页
            4.2.3.2 人工老化过程胚乳中果糖的变化第31-32页
            4.2.3.3 人工老化过程胚乳中葡萄糖的变化第32-33页
    4.3 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糖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3-37页
        4.3.1 人工老化处理对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3-35页
            4.3.1.1 人工老化过程中己糖激酶活性的变化第33-34页
            4.3.1.2 人工老化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变化第34页
            4.3.1.3 人工老化过程中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变化第34-35页
        4.3.2 人工老化处理对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4.3.3 人工老化处理对戊糖磷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4.4 人工老化对种子糖代谢中间物质的影响第37-38页
    4.5 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种胚内ATP含量的影响第38页
    4.6 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糖代谢调控的影响第38-39页
    4.7 人工老化处理对糖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9-41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1-44页
    5.1 讨论第41-42页
        5.1.1 人工老化处理使种子在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的动员受到阻碍第41页
        5.1.2 人工老化处理使种子在萌发初期糖代谢失调第41-42页
        5.1.3 人工老化处理使种子在萌发初期ATP产生受到抑制第42页
    5.2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下生长特性的变化及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
下一篇:人工老化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种子脂质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