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种子老化 | 第9页 |
1.2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 | 第9-10页 |
1.2.1 ROS的产生 | 第9页 |
1.2.2 ROS清除 | 第9-10页 |
1.3 脂质过氧化 | 第10-11页 |
1.4 脂质化合物分类与功能 | 第11-13页 |
1.4.1 脂质分类 | 第11-12页 |
1.4.2 膜脂 | 第12页 |
1.4.3 脂质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1.5 人工老化对膜系统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1 膜结构的影响 | 第13页 |
1.5.2 膜功能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3 膜脂的影响 | 第14页 |
1.6 脂质组学研究 | 第14-15页 |
1.6.1 脂质组 | 第14页 |
1.6.2 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3 脂质组学应用 | 第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3 技术线路 | 第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3.1 材料 | 第16页 |
3.2 方法 | 第16-21页 |
3.2.1 种子处理 | 第16页 |
3.2.2 质膜完整性检测 | 第16-17页 |
3.2.3 MDA含量测定 | 第17页 |
3.2.4 过氧化氢定位 | 第17页 |
3.2.5 GSH,GSSG以及EGSSG/2GSH的测定 | 第17-18页 |
3.2.6 脂质组测定 | 第18-19页 |
3.2.7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第19-20页 |
3.2.8 磷脂代谢关键基因定量分析 | 第20-21页 |
3.2.9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48页 |
4.1 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H2O2产生与分布 | 第21-22页 |
4.2 人工老化对种子GSH、GSSG含量以及EGSSG/2GSH的影响 | 第22-23页 |
4.3 人工老化对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4.4 人工老化对种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23-25页 |
4.5 人工老化对种子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4.6 脂质组数据分析 | 第26-45页 |
4.6.1 种子脂质构成 | 第26-27页 |
4.6.2 人工老化对总脂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4.6.3 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脂质构成PCA分析 | 第27-28页 |
4.6.4 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脂质构成OPLS-DA分析 | 第28-29页 |
4.6.5 人工老化对脂肪酰类的影响 | 第29-30页 |
4.6.6 人工老化对甘油酯含量的影响 | 第30-34页 |
4.6.7 人工老化对磷脂含量的影响 | 第34-44页 |
4.6.8 人工老化对不饱和指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4.7 人工老化对种子磷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5-4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5.1 讨论 | 第48-51页 |
5.1.1 人工老化对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2 人工老化对脂质组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3 人工老化对磷脂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0页 |
5.1.4 人工老化对膜系统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ABSTRACT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