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9-22页 |
1 自我同一性概述 | 第10-15页 |
1.1 自我同一性的内涵 | 第10-11页 |
1.2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 | 第11-14页 |
1.3 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2.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2.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 第15-16页 |
3 亲子沟通、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16-20页 |
3.1 亲子沟通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16-18页 |
3.2 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18-19页 |
3.3 亲子沟通、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4 问题提出 | 第20-22页 |
4.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4.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方法 | 第22-24页 |
1 被试 | 第22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2.1 亲子沟通量表 | 第22-23页 |
2.2 友谊质量问卷 | 第23页 |
2.3 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 | 第23页 |
3 施测程序 | 第23页 |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4-30页 |
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第24页 |
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 | 第24-27页 |
2.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 | 第24页 |
2.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的年级差异 | 第24-26页 |
2.3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的性别差异 | 第26-27页 |
3 亲子沟通、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27-30页 |
3.1 亲子沟通、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3.2 亲子沟通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 第27-30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0-35页 |
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 | 第30-31页 |
2 青少年亲子沟通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31-32页 |
3 青少年友谊质量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4 友谊质量在亲子沟通与自我同一性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五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录:研究工具(部分)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