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研究路径 | 第20-21页 |
第2章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信用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2.1.1 信用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21页 |
2.1.2 信用与诚信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企业信用的内涵与内容 | 第22-23页 |
2.2.1 企业信用的内涵 | 第22页 |
2.2.2 企业信用的内容 | 第22-23页 |
2.3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的内容结构 | 第23-24页 |
2.3.1 区域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2.3.2 区域企业信用的内涵 | 第23-24页 |
2.3.3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的内涵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影响因素的机理分析 | 第25-34页 |
3.1 区域经济发展因素 | 第25-26页 |
3.1.1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 第25-26页 |
3.1.2 区域基础设施因素 | 第26页 |
3.2 区域人口发展因素 | 第26-28页 |
3.2.1 区域人口数量因素 | 第27页 |
3.2.2 区域人口素质因素 | 第27-28页 |
3.3 区域科技进步因素 | 第28-29页 |
3.3.1 区域科技投入因素 | 第28页 |
3.3.2 区域科技产出因素 | 第28-29页 |
3.4 区域企业效益因素 | 第29-30页 |
3.4.1 区域企业获利能力因素 | 第29-30页 |
3.4.2 区域企业成本控制因素 | 第30页 |
3.5 区域政治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3.5.1 区域政府行为能力因素 | 第31页 |
3.5.2 区域政府信用监管因素 | 第31-32页 |
3.5.3 区域政府信用水平因素 | 第32页 |
3.6 区域地理文化因素 | 第32-33页 |
3.6.1 区域地理因素 | 第32-33页 |
3.6.2 区域文化因素 | 第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54页 |
4.1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4.1.1 实证分析设计 | 第34-35页 |
4.1.2 实证模型变量分析 | 第35-36页 |
4.2 区域经济发展因素衡量指标 | 第36-39页 |
4.2.1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指标 | 第36-37页 |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页 |
4.2.3 区域经济发展因素衡量指标的筛选 | 第37-39页 |
4.3 区域人口发展因素衡量指标 | 第39-41页 |
4.3.1 衡量区域人口发展因素的指标 | 第39页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区域人口发展因素衡量指标的筛选 | 第40-41页 |
4.4 区域科技进步因素衡量指标 | 第41-43页 |
4.4.1 衡量区域科技进步因素的指标 | 第41页 |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4.3 区域科技进步因素衡量指标的筛选 | 第42-43页 |
4.5 区域企业效益因素衡量指标 | 第43-45页 |
4.5.1 衡量企业效益因素的指标 | 第43-44页 |
4.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页 |
4.5.3 区域企业效益因素衡量指标的筛选 | 第44-45页 |
4.6 区域政治环境和地理文化因素衡量指标 | 第45-46页 |
4.6.1 区域政治环境因素指标选取 | 第45-46页 |
4.6.2 区域地理文化因素指标选取 | 第46页 |
4.7 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影响因素验证分析 | 第46-54页 |
4.7.1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确定 | 第46-47页 |
4.7.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4.7.3 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4.7.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0-51页 |
4.7.5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第5章 提升区域企业信用状态的对策 | 第54-61页 |
5.1 优化经济环境提升区域企业信用状态 | 第54-55页 |
5.1.1 促进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 | 第55页 |
5.1.2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第55页 |
5.2 从人口发展角度提升区域企业信用状态 | 第55-56页 |
5.2.1 加强居民诚信教育 | 第56页 |
5.2.2 加强居民维权意识 | 第56页 |
5.3 以科技进步带动区域企业信用状态发展 | 第56-58页 |
5.3.1 加大区域科研投入 | 第57页 |
5.3.2 提高区域科技转化能力 | 第57-58页 |
5.4 发挥区域企业的主体作用 | 第58-59页 |
5.4.1 合法经营促进企业发展 | 第58页 |
5.4.2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 第58-59页 |
5.5 发挥政府信用监管的主导作用 | 第59-60页 |
5.5.1 加强政府自身信用建设水平 | 第59页 |
5.5.2 提升政府信用监管水平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