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水滑石有序组装超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第8-12页
        1.2.1 LDHs的物化结构第8-10页
        1.2.2 LDHs的制备方法第10-12页
        1.2.3 LDHs的应用第12页
    1.3 水滑石的剥层及组装第12-18页
        1.3.1 LDHs纳米片第12页
        1.3.2 LDHs纳米片制备第12-13页
        1.3.3 纳米片组装第13-14页
        1.3.4 LDHs及膜材料分析第14-16页
        1.3.5 LDHs组装纳米片的应用第16-17页
        1.3.6 LDHs修饰电极第17-18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与目的第18-19页
第二章 Mg/Fe/NO_3水滑石剥层研究第19-31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19-20页
    2.2 实验第20-21页
        2.2.1 Mg/Fe-NO_3水滑石制备第20页
        2.2.2 Mg/Fe水滑石纳米单片制备第20-21页
        2.2.3 样品的表征第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5页
        2.3.1 Mg/Fe-NO_3水滑石表征第21-24页
        2.3.2 Mg/Fe-NO_3水滑石纳米片表征第24-25页
    2.4 剥层率影响参数优化第25-27页
        2.4.1 Mg/Fe摩尔比第25-26页
        2.4.2 剥层温度第26页
        2.4.3 剥层时间第26-27页
        2.4.4 Mg/Fe-NO_3水滑石起始量第27页
    2.5 剥层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第27-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Mg/Fe/[Fe(CN)_6]薄膜组装研究第31-36页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1页
    3.2 实验第31-33页
        3.2.1 酸盐法制备Mg/Fe-NO_3水滑石第31-32页
        3.2.2 Mg/Fe水滑石纳米单片制备第32页
        3.2.3 Mg/Fe/[Fe(CN)_6]薄膜的组装第32页
        3.2.4 样品的表征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5页
        3.3.1 Mg/Fe/[Fe(CN)_6]薄膜的XRD分析第33-34页
        3.3.2 Mg/Fe/[Fe(CN)_6]薄膜的FT-IR分析第34页
        3.3.3 UV-vis分析第34-35页
        3.3.4 Mg/Fe/[Fe(CN)_6]薄膜的EDS分析第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Mg/Fe/[Fe(CN)_6]薄膜的电化学行为第36-49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6-37页
    4.2 实验第37-38页
        4.2.1 Mg/Fe-NO_3水滑石制备第37页
        4.2.2 Mg/Fe-NO_3水滑石剥层第37页
        4.2.3 Mg/Fe/[Fe(CN)_6]修饰电极第37页
        4.2.4 Mg/Fe/[Fe(CN)_6]/GCE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38页
        4.2.5 电极活化面积测定第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42页
        4.3.1 响应参数选择第38页
        4.3.2 修饰薄膜组装层数第38-39页
        4.3.3 电解质浓度第39-40页
        4.3.4 电解体系pH第40页
        4.3.5 扫描速率第40-41页
        4.3.6 Mg/Fe/[Fe(CN)_6]修饰电极稳定性第41-42页
    4.4 Mg/Fe/[Fe(CN)_6]膜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第42-47页
        4.4.1 循环伏安分析第42-43页
        4.4.2 电极反应的控制过程第43-44页
        4.4.3 电极反应动力学第44-45页
        4.4.4 交流阻抗分析第45页
        4.4.5 EIS模拟和计算第45-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49-50页
    5.3 建议及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2位低噪声双极性DAC电路设计及物理实现
下一篇:传感器与作动器一体化的压电智能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