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1.1 废名研究现状概论 | 第7-9页 |
| 1.2 废名研究存在的误区、不足以及原因 | 第9-10页 |
|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点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 第2章 废名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对片面理想禅意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 第12-18页 |
| 2.1 “外在的和谐”与“内在的不和谐”、“表象的恬淡”与“实质的悲哀” | 第12-14页 |
| 2.2 具体表现:“李妈的希望、失望与绝望” | 第14-16页 |
| 2.3 精神实质:执着与坚忍 | 第16-18页 |
| 第3章 废名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二:现代性规训的异质性和历史理性批判的欠公允性 | 第18-24页 |
| 3.1 批评的偏颇 | 第18-20页 |
| 3.2 废名与鲁迅:表象的分歧与内核的相似 | 第20-21页 |
| 3.3 乐观与颓废:“现代性”理论的再反思 | 第21-24页 |
| 第4章 真实的废名:“自我的竹林” | 第24-38页 |
| 4.1 此“竹林”而非彼“桃源” | 第24-27页 |
| 4.2 个体的顿悟与大众的激情 | 第27-29页 |
| 4.3 宗教与纯文学 | 第29-30页 |
| 4.4 废名的三重“错位” | 第30-35页 |
| 4.4.1 自身的“错位” | 第31-32页 |
| 4.4.2 作品的“错位” | 第32-33页 |
| 4.4.3 接受的“错位” | 第33-35页 |
| 4.5 废名价值的现代重构 | 第35-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