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化模板的应急地图快速制图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引言 | 第11页 |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1 应急地图 | 第12-14页 |
| 1.3.2 模板制图技术 | 第14-15页 |
| 1.3.3 地图学实验 | 第15页 |
| 1.3.4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1.4.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5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应急地图快速制作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 2.1 应急地图概述 | 第18-19页 |
| 2.1.1 应急地图概念 | 第18页 |
| 2.1.2 应急地图的特点 | 第18-19页 |
| 2.1.3 应急地图的作用 | 第19页 |
| 2.2 应急地图分类与表示内容 | 第19-23页 |
| 2.2.1 突发事件分类 | 第19-20页 |
| 2.2.2 应急地图分类 | 第20-21页 |
| 2.2.3 应急地图的表示内容 | 第21-23页 |
| 2.3 现有应急地图制作模式分析 | 第23-27页 |
| 2.3.1 常规专题地图制作模式 | 第24页 |
| 2.3.2 基于GIS二次开发的应急地图制作模式 | 第24-25页 |
| 2.3.3 基于“天地图”的应急地图制作模式 | 第25-26页 |
| 2.3.4 应急地图制作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 2.4 基于模板的应急地图快速制作模式 | 第27-30页 |
| 2.4.1 基本含义 | 第27页 |
| 2.4.2 快速制图流程 | 第27-29页 |
| 2.4.3 关键问题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于参数化模板的应急地图可视化表达 | 第31-50页 |
| 3.1 参数化模板技术 | 第31-32页 |
| 3.1.1 参数化模板概述 | 第31-32页 |
| 3.1.2 应急地图参数化模板定义 | 第32页 |
| 3.2 应急地图可视化内容编码体系 | 第32-36页 |
| 3.2.1 突发事件编码 | 第33-34页 |
| 3.2.2 应急专题要素编码 | 第34-36页 |
| 3.2.3 底图要素编码 | 第36页 |
| 3.3 应急地图可视化表达规律 | 第36-41页 |
| 3.3.1 表示方法介绍 | 第37-39页 |
| 3.3.2 表示方法选择 | 第39-41页 |
| 3.4 应急地图符号体系与编码设计 | 第41-48页 |
| 3.4.1 应急地图符号特点 | 第41-42页 |
| 3.4.2 应急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与编码 | 第42-44页 |
| 3.4.3 应急地图线状符号设计与编码 | 第44-4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应急地图参数化模板设计 | 第50-63页 |
| 4.1 应急地图参数化模板体系 | 第50-51页 |
| 4.2 应急地图参数化模板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 4.3 应急地图参数化模板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52-57页 |
| 4.3.1 应急地图对象O参数确定 | 第52-54页 |
| 4.3.2 地图对象可视化操作V参数确定 | 第54-56页 |
| 4.3.3 制图约束规则R参数确定 | 第56-57页 |
| 4.4 应急地图模板的眼动实验评价 | 第57-61页 |
| 4.4.1 眼动实验介绍 | 第57页 |
| 4.4.2 应急地图模板整体效果眼动实验 | 第57-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应急地图快速制图系统研制 | 第63-71页 |
| 5.1 应急地图快速制图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 5.1.1 “一键式”制图原理 | 第63页 |
| 5.1.2 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 5.2 应急地图快速制图系统实现 | 第64-68页 |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64页 |
| 5.2.2 系统界面 | 第64-65页 |
| 5.2.3 系统功能实现 | 第65-68页 |
| 5.3 系统分析及讨论 | 第68-6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 6.2 创新点 | 第72页 |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