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榜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榜样 | 第14-15页 |
·榜样教育 | 第15-16页 |
第2章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榜样教育(1949—1978) | 第16-26页 |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榜样教育(1949—1956) | 第16-20页 |
·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 第16-17页 |
·学英雄、争立功与艰苦创业 | 第17-18页 |
·建国初期榜样教育的特点和效果 | 第18-20页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1956—1966) | 第20-23页 |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 | 第20页 |
·向雷锋同志学习 | 第20-22页 |
·全面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精神的塑造 | 第22-23页 |
·“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前的榜样教育(1966—1978) | 第23-26页 |
·动荡的年代 | 第23-24页 |
·榜样教育陷入混乱 | 第24-25页 |
·“文革”期间榜样教育的两面性 | 第25-26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后的榜样教育(1978—2010) | 第26-34页 |
·改革开放前期的榜样教育(1978—1992) | 第26-29页 |
·奔向四个现代化 | 第26-27页 |
·解放思想与自我奋斗 | 第27-28页 |
·榜样教育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 第28-29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榜样教育(1992—2002) | 第29-31页 |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29页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 | 第29-30页 |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第30-31页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榜样教育(2002—2010) | 第31-34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第31页 |
·《感动中国》与全国道德模范 | 第31-33页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3-34页 |
第4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41页 |
·树立榜样的标准 | 第34-37页 |
·榜样必须具有时代性 | 第34-35页 |
·榜样必须具有政治性 | 第35页 |
·榜样必须具有真实性 | 第35-36页 |
·榜样必须具有群众性 | 第36-37页 |
·榜样教育的推进 | 第37-41页 |
·榜样的树立和宣传要多样化 | 第37-38页 |
·榜样教育资源需要进行恰当的保护 | 第38-39页 |
·榜样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 第39-41页 |
第5章 新环境下我国榜样教育问题及对策 | 第41-50页 |
·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41-43页 |
·环境变化导致榜样的认同度降低 | 第41-42页 |
·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 | 第42页 |
·市场经济导致人们过度关注个人利益 | 第42-43页 |
·影响榜样教育效果的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榜样教育宣传模式化,忽略了实效性的需求 | 第43-44页 |
·榜样教育缺乏层次性,忽略了多样性的需求 | 第44-45页 |
·榜样教育缺乏人性关爱,忽略了对榜样正当权益的保障 | 第45页 |
·提高榜样教育效果的对策选择 | 第45-50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 | 第45-46页 |
·榜样教育宣传方法要创新 | 第46-47页 |
·榜样教育中榜样的类型应多元化 | 第47-48页 |
·榜样教育要保障榜样的正当权益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