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欠驱动非线性系统的张量积模糊自适应控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第17-18页
1 绪论第18-29页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8-20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0-27页
        1.2.1 欠驱动系统第20页
        1.2.2 张量积模型变换第20-21页
        1.2.3 模糊系统第21-24页
            1.2.3.1 T-S模糊系统第22页
            1.2.3.2 T-S模糊系统建模第22页
            1.2.3.3 T-S模糊系统控制第22-23页
            1.2.3.4 Ⅱ型模糊进化系统第23-24页
        1.2.4 滑模控制第24-27页
            1.2.4.1 自适应滑模控制第25页
            1.2.4.2 模糊滑模控制第25-26页
            1.2.4.3 积分滑模控制第26-2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7-29页
2 预备知识第29-53页
    2.1 张量积模型第29-35页
        2.1.1 张量积模型变换第29-32页
        2.1.2 张量积模型变换举例第32-35页
    2.2 模糊逻辑系统第35-46页
        2.2.1 模糊集第35-39页
        2.2.2 模糊逻辑系统第39-46页
    2.3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第46-49页
    2.4 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第49-53页
3 基于张量积模型变换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53-76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欠驱动系统的张量积模型第53-55页
    3.3 张量积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55-63页
        3.3.1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结构第56-57页
        3.3.2 张量积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第57-60页
        3.3.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σ-自适应策略第60-63页
    3.4 仿真举例第63-75页
        3.4.1 气动弹性机翼系统第64-67页
        3.4.2 平行双倒立摆第67-72页
        3.4.3 平行双倒立摆系统摆起第72-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 基于张量积模型变换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第76-85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问题描述第76-78页
    4.3 基于TP模型变换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第78-80页
    4.4 仿真结果第80-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基于张量积模型变换的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第85-100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解耦滑模控制器的设计第85-89页
    5.3 张量积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89-91页
    5.4 仿真举例第91-97页
        5.4.1 倒立摆系统第92-94页
        5.4.2 TORA系统第94-97页
    5.5 实验举例第97-99页
    5.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进化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100-115页
    6.1 引言第100页
    6.2 A2-C1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第100-103页
    6.3 量子计算原理与细菌觅食算法第103-108页
        6.3.1 量子计算原理第103-105页
        6.3.2 细菌觅食算法第105-106页
            6.3.2.1 趋化性和群集效应第105-106页
            6.3.2.2 再生过程第106页
            6.3.2.3 淘汰和驱散第106页
        6.3.3 量子细菌觅食算法(QBFA)第106-108页
    6.4 仿真与分析第108-114页
        6.4.1 Duffing强迫振动系统的自适应跟踪第108-113页
        6.4.2 6-卷混沌吸引子的自适应跟踪第113-114页
    6.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解耦滑模控制器第115-126页
    7.1 引言第115页
    7.2 系统模型与混合滑模面设计第115-117页
    7.3 基于自适应动态神经网络的分数阶解耦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第117-121页
    7.4 仿真结果第121-125页
        7.4.1 一级倒立摆第122-123页
        7.4.2 TORA系统第123-125页
    7.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6-130页
    8.1 结论第126-127页
    8.2 创新点第127-128页
    8.3 展望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特定载体的信息隐藏方案的研究
下一篇:长耳鸮初级飞羽阻尼减振特性仿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