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5-17页 |
1 绪论 | 第17-4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介绍 | 第18-22页 |
1.2.1 数字水印技术 | 第18-20页 |
1.2.2 隐写术技术 | 第20-21页 |
1.2.3 数字水印技术和隐写术的区别 | 第21-22页 |
1.3 信息隐藏技术的特征介绍 | 第22页 |
1.4 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信息隐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8页 |
1.5.1 数字水印 | 第23-27页 |
1.5.2 隐写术 | 第27-30页 |
1.5.3 秘密图像共享技术 | 第30-36页 |
1.5.4 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8-42页 |
2 基于繁简同形字的汉字文本信息隐藏方案 | 第42-5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42-43页 |
2.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43-47页 |
2.2.1 汉字编码知识介绍 | 第43-44页 |
2.2.2 基于L-R和U-D结构汉字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案 | 第44-47页 |
2.3 基于繁简同形字的汉字本信息隐藏方案 | 第47-50页 |
2.3.1 信息隐藏过程 | 第47-49页 |
2.3.2 信息提取过程 | 第49-50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基于DNA序列的信息隐藏方案 | 第54-72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4-56页 |
3.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56-64页 |
3.2.1 主要符号介绍 | 第56页 |
3.2.2 DNA简要介绍 | 第56-57页 |
3.2.3 三种DNA信息隐藏方案介绍 | 第57-61页 |
3.2.4 基于DNA序列的信息隐藏方法 | 第61-64页 |
3.3 一种新颖的基于DNA序列的信息隐藏方案 | 第64-67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3.4.1 安全性分析 | 第67页 |
3.4.2 实验模拟分析 | 第67-71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 主动式秘密共享方案 | 第72-8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72-73页 |
4.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73-81页 |
4.2.1 秘密共享方案的理论基础 | 第73-78页 |
4.2.2 两种常见的秘密共享方法 | 第78-79页 |
4.2.3 基于阈值方案的多秘密共享方案 | 第79-81页 |
4.3 一种新颖的主动式多秘密共享方案 | 第81-82页 |
4.4 安全性分析与讨论 | 第82-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可逆的主动式秘密图像共享方案 | 第84-106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84-87页 |
5.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87-96页 |
5.2.1 峰值信噪比 | 第87-88页 |
5.2.2 基于多项式的秘密共享方案 | 第88页 |
5.2.3 基于隐写术的秘密图像共享方案 | 第88-95页 |
5.2.4 基于离散对数难解的主动式秘密共享方案 | 第95-96页 |
5.3 一种可逆的主动式秘密图像共享方案 | 第96-99页 |
5.3.1 共享秘密阶段 | 第96-97页 |
5.3.2 隐藏秘密阶段 | 第97-98页 |
5.3.3 更新阶段 | 第98-99页 |
5.3.4 还原秘密图像阶段 | 第99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05页 |
5.4.1 实验结果 | 第99-102页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6.1 结论 | 第106-107页 |
6.2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6.3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