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11-13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2页 |
1.2.3 纳米材料的催化特性 | 第12-13页 |
1.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 第13-20页 |
1.3.1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3-16页 |
1.3.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16-17页 |
1.3.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催化研究 | 第17-20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3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同晶面/晶相TiO_2纳米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3-4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不同晶面TiO_2纳米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4-35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2 结果和讨论 | 第25-35页 |
2.3 不同晶相TiO_2纳米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35-42页 |
2.3.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2.3.2 结果和讨论 | 第36-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一步法合成高比表面积纳米ZnAl_2O_4及催化性能、机理研究 | 第43-5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43页 |
3.2.2 ZnAl_2O_4的制备 | 第43-44页 |
3.2.3 ZnAl_2O_4的表征 | 第44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5-54页 |
3.3.1 ZnAl_2O_4的结构 | 第45-48页 |
3.3.2 ZnAl_2O_4的催化性能 | 第48-49页 |
3.3.3 ZnAl_2O_4的催化机理 | 第49-53页 |
3.3.4 起始pH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磁性NiFe_2O_4纳米多面体/纳米球的制备及催化性能、机理研究 | 第55-74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55页 |
4.2.2 NiFe_2O_4的制备 | 第55页 |
4.2.3 NiFe_2O_4的表征 | 第55-56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7-72页 |
4.3.1 NiFe_2O_4的结构 | 第57-59页 |
4.3.2 NiFe_2O_4的催化性能 | 第59-62页 |
4.3.3 NiFe_2O_4的催化动力学 | 第62-65页 |
4.3.4 催化机理 | 第65-69页 |
4.3.5 NiFe_2O_4催化臭氧化中H2O的促进作用 | 第69-70页 |
4.3.6 磁性分离和重复使用性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TiO_2负载Ce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协同催化性能、机理研究 | 第74-9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5.2.1 化学试剂 | 第74-75页 |
5.2.2 CeO_2/TiO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75页 |
5.2.3 CeO_2/TiO_2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 第75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76-91页 |
5.3.1 结构特征 | 第76-81页 |
5.3.2 模拟酶催化活性 | 第81-84页 |
5.3.3 动力学 | 第84-85页 |
5.3.4 催化机理 | 第85-89页 |
5.3.5 H2O_2和葡萄糖检测 | 第89-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