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关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关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内容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特点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关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实践价值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历史研究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重新界定了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阶段 | 第13-14页 |
1.4.2 独立概括了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特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 | 第15-25页 |
2.1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5-21页 |
2.1.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路线思想 | 第15-18页 |
2.1.2 实践基础——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 | 第18-20页 |
2.1.3 重要外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 第20-21页 |
2.2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21-25页 |
2.2.1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阶段(1937—1949) | 第21-22页 |
2.2.2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阶段(1949—1981) | 第22-23页 |
2.2.3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阶段(1981—1997) | 第23-25页 |
第3章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 第25-37页 |
3.1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内容 | 第25-34页 |
3.1.1 思想核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第25-27页 |
3.1.2 出发点与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27-31页 |
3.1.3 现实途径——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 第31-33页 |
3.1.4 有效保障——赋予群众以民主监督的权力 | 第33-34页 |
3.2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特点 | 第34-37页 |
3.2.1 务实性 | 第34-35页 |
3.2.2 创新性 | 第35页 |
3.2.3 实践性 | 第35-36页 |
3.2.4 科学性 | 第36-37页 |
第4章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7-45页 |
4.1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37-42页 |
4.1.1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 第37-38页 |
4.1.2 为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38-42页 |
4.2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2-45页 |
4.2.1 指导党的群众工作顺利开展 | 第42-43页 |
4.2.2 推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不断进步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5.1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 第45页 |
5.2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