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学公民教育概述及其现状 | 第12-22页 |
一、中学公民教育概述 | 第12-16页 |
(一) 什么是中学公民教育 | 第12-14页 |
(二) 中学公民教育的目标及意义 | 第14-16页 |
二、中学公民教育的现状 | 第16-22页 |
(一) 国外中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公民教育概况 | 第16-18页 |
(二)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公民教育现状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公民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 第22-28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公民教育内容的体现 | 第22-24页 |
二、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公民教育内容的体现 | 第24-28页 |
(一) 教材中公民个体独立地位中的体现 | 第25-26页 |
(二) 教材中学生参与公共生活能力中的体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8页 |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公民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28-31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28-29页 |
(二)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第29页 |
(三) 调查数据与分析 | 第29-30页 |
(四) 调查小结 | 第30-31页 |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公民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一)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目标的形式化 | 第31-33页 |
(二)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内容的理论化 | 第33页 |
(三)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 | 第33-34页 |
(四)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途径的程式化 | 第34-35页 |
(五)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环境的静态化 | 第35页 |
三、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公民教育淡薄的原因 | 第35-38页 |
(一) 农村"公民文化"教育的淡薄 | 第35-36页 |
(二) 社会对现代公民"教育文化"建构的滞后 | 第36-37页 |
(三) 农村中学中"臣民意识""百姓意识"的存在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公民教育的对策 | 第38-45页 |
一、明确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 | 第38-39页 |
二、立足政治教材挖掘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39页 |
三、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 第39-41页 |
(一) 开发符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公民教育校本教材 | 第40-41页 |
(二) 关注新闻和周围的时事政治 | 第41页 |
(三) 把公民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其他活动中实施 | 第41页 |
四、教学途径与实践紧密结合 | 第41-42页 |
五、营造真实的公民教育环境 | 第42-43页 |
(一) 充分发挥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 | 第42页 |
(二) 建构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现代公民教育体系 | 第42-43页 |
六、与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 第43-45页 |
(一) 公民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