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问题意识内涵及理论价值 | 第10-15页 |
(一) 问题意识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 问题的含义 | 第10页 |
2. 问题意识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二、哲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 | 第15-18页 |
(一) 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二) 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 第16-18页 |
1. 有利于哲学知识的学习掌握 | 第16页 |
2. 有利于哲学素养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16页 |
3. 有利于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 第16-18页 |
三、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培养症结 | 第18-24页 |
(一) 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调研 | 第18-20页 |
1. 存在提问障碍 | 第18页 |
2. 缺乏求异思维 | 第18-19页 |
3. 限于定势思维 | 第19页 |
4. 丧失提问兴趣 | 第19页 |
5. 鲜有合理引导 | 第19-20页 |
(二)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症结分析 | 第20-24页 |
1. 传统文化的阻抗 | 第20页 |
2. 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 | 第20-21页 |
3. 教学学习方式的局限 | 第21-22页 |
4. 心理认知的障碍 | 第22页 |
5. 知识技能的缺乏 | 第22-23页 |
6. 评价制度的制约 | 第23-24页 |
四、高中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 第24-38页 |
(一) 营造宽松心理环境,扫除提问障碍 | 第24-25页 |
1. 保护学生提问的好奇心 | 第24-25页 |
2. 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 第25页 |
3. 鼓励学生提问的个性化 | 第25页 |
(二) 创设丰富体验情境,点燃发问热情 | 第25-29页 |
1. 营造问题氛围 | 第25-28页 |
2. 注重问题设计 | 第28-29页 |
3. 掌握提问艺术 | 第29页 |
(三) 深度挖掘问题资源,提高析问能力 | 第29-32页 |
1. 重组教材内容 | 第29-30页 |
2. 教授分析技巧 | 第30-31页 |
3. 汲取社会养分 | 第31-32页 |
4. 加强学科迁移 | 第32页 |
(四) 加强思维训练,扩展析问视角 | 第32-34页 |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第32-33页 |
2.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第33页 |
3. 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 第33-34页 |
4. 培养反向思维能力 | 第34页 |
(五) 重视实践探索,提高解问能力 | 第34-35页 |
(六) 深化评价反思,养成良好习惯 | 第35-38页 |
1. 细化教师评价 | 第35-36页 |
2. 深化学生反思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