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闭式循环柴油机废气处理单元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概述第11页
    1.2 闭式循环柴油机废气处理技术概述第11-15页
        1.2.1 废气液化处理技术第12-13页
        1.2.2 碱液吸收处理技术第13-14页
        1.2.3 海水吸收处理技术第14-15页
    1.3 废气处理单元核心部件发展状况第15-17页
        1.3.1 超重力旋转床研究及应用进展第15-16页
        1.3.2 喷淋冷却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第16-17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第17-18页
第2章 废气处理单元构成与气体组分研究第18-28页
    2.1 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构成第18页
    2.2 排气的组成及其在各设备中的变化第18-20页
        2.2.1 柴油机中气体组分变化第19页
        2.2.2 冷却器中气体组分变化第19页
        2.2.3 超重力旋转床中气体组分变化第19-20页
        2.2.4 混合箱中气体组分变化第20页
    2.3 闭式循环柴油机气体组分模型第20-22页
        2.3.1 基于超重力旋转床简化模型第20-21页
        2.3.2 基于柴油机假设的简化模型第21-22页
    2.4 气体组分模型验证实验第22-27页
        2.4.1 验证实验设计第22-23页
        2.4.2 实验结果第23-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喷淋冷却器理论模型建立及装置结构设计第28-47页
    3.1 冷却方案对比与选择第28-29页
    3.2 喷淋方案制定第29-31页
        3.2.1 喷嘴类型第30页
        3.2.2 喷嘴个数第30页
        3.2.3 换热方式第30-31页
    3.3 喷淋冷却器理论模型建立第31-43页
        3.3.1 热湿交换基本原理第31页
        3.3.2 传热传质模型及简化条件第31-33页
        3.3.3 计算流程第33-34页
        3.3.4 初始参数计算第34-36页
        3.3.5 运动学计算第36-38页
        3.3.6 传热、传质计算第38-41页
        3.3.7 理论模型的软件实现第41-43页
    3.4 喷淋冷却器实验装置设计第43-46页
        3.4.1 喷淋冷却器设计第43-44页
        3.4.2 喷淋冷却器喷嘴选型第44-45页
        3.4.3 喷淋冷却器实验装置布置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喷淋冷却器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第47-63页
    4.1 喷淋冷却器仿真分析第47-51页
        4.1.1 仿真模型建立第47-48页
        4.1.2 仿真条件设置第48-51页
    4.2 喷淋冷却器仿真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4.3 喷淋冷却器实验研究第56-59页
        4.3.1 实验设备及布置第56-58页
        4.3.2 实验流程第58-59页
    4.4 理论模型、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59-62页
        4.4.1 喷淋冷却效果与入口温度之间的关系第59-60页
        4.4.2 喷淋冷却效果与冷却水量之间的关系第60-61页
        4.4.3 喷淋冷却效果与喷淋方式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4.4.4 喷淋冷却效果与进气方式之间的关系第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超重力旋转床吸收效果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第63-84页
    5.1 超重力旋转床工作原理第63-64页
    5.2 超重力旋转床仿真计算第64-68页
        5.2.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64-65页
        5.2.2 仿真条件设置第65-68页
    5.3 超重力旋转床仿真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5.3.1 流场计算结果分析第68-70页
        5.3.2 传质计算结果分析第70-72页
    5.4 超重力旋转床传质性能实验第72-75页
        5.4.1 实验设备及布置第72-73页
        5.4.2 实验流程第73页
        5.4.3 无量纲数推导第73-75页
    5.5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75-80页
        5.5.1 旋转床传质单元数随超重力因子β的变化第75-76页
        5.5.2 旋转床传质单元数随吸收因子A的变化第76-78页
        5.5.3 实验关联式第78-80页
    5.6 操作参数对于旋转床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5.6.1 操作参数对于旋转床吸收性能的影响第80页
        5.6.2 操作参数对于旋转床压降的影响第80-81页
        5.6.3 操作参数对于旋转床功耗的影响第81-82页
        5.6.4 操作参数对于旋转床液泛点的影响第82-83页
    5.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 符号说明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换热器与分离器实验系统设计
下一篇:轴流压气机机匣扩稳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