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第15-23页
    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界定第15页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和流程第15-19页
        2.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第15-17页
        2.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第17-19页
    2.3 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第19-21页
        2.3.1 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第19页
        2.3.2 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第19-20页
        2.3.3 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来源第20页
        2.3.4 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第20页
        2.3.5 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水平第20-21页
        2.3.6 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形成第21页
    2.4 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第21-23页
        2.4.1 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第21页
        2.4.2 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第21-23页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第23-37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第23-28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第28-33页
        3.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第28-29页
        3.2.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试点现状第29-33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第33-37页
        3.3.1 定价比较困难第33-34页
        3.3.2 评级难度大第34页
        3.3.3 不良资产证券的流动性不足第34-35页
        3.3.4 会计处理方式需完善第35页
        3.3.5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35页
        3.3.6 缺少税收政策的支持第35-37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第37-64页
    4.1 建元 2008‐1 重整资产证券化项目第37-50页
        4.1.1 建元 2008-1 案例简介第37-40页
        4.1.2 建元 2008-1 项目设计分析第40-47页
        4.1.3 建元 2008-1 项目对建设银行经营情况的改善第47-50页
    4.2 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第50-61页
        4.2.1 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案例简介第50-51页
        4.2.2 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设计分析第51-61页
    4.3 案例启示第61-64页
        4.3.1 能明显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第61页
        4.3.2 以信托模式作为主要交易方式第61-62页
        4.3.3 选择有经验的参与机构第62页
        4.3.4 信用增级方式还需完善第62-64页
第5章 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4-68页
    5.1 应该尽快扩大试点范围第64页
    5.2 增强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第64-65页
    5.3 尝试基于无套利分析为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第65页
    5.4 明确会计处理标准第65页
    5.5 加强信用评级第65-66页
    5.6 明确特殊目的机构法律形式并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第66-67页
    5.7 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政策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VaR方法对我国可转债市场风险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