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适冷苯胺降解菌Pseudomonas migulae AN-1的好氧反硝化及生物循环井修复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1.1 苯胺的性质与污染现状第15-16页
        1.1.1 苯胺的来源和性质第15页
        1.1.2 苯胺的危害第15-16页
        1.1.3 苯胺的污染现状第16页
    1.2 硝酸盐的性质与污染现状第16-17页
        1.2.1 硝酸盐的来源第16页
        1.2.2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性质第16-17页
        1.2.3 硝酸盐的污染现状第17页
    1.3 苯胺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第17-20页
        1.3.1 物理方法第17-18页
        1.3.2 化学方法第18页
        1.3.3 生物方法第18-20页
    1.4 硝酸盐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第20-24页
        1.4.1 物化分离第20-21页
        1.4.2 化学还原第21-24页
    1.5 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研究现状第24-30页
        1.5.1 可渗透反应屏障(PRB)第24-28页
        1.5.2 原位液态注入修复地下水硝酸盐第28页
        1.5.3 原位气体注入修复地下水中硝酸盐第28-29页
        1.5.4 循环井技术简介第29-30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0-35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1.6.2 研究内容第31-35页
第2章 适冷苯胺降解菌的选育第35-41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5-37页
        2.1.1 试剂和培养基第35-36页
        2.1.2 适冷苯胺降解菌的富集和筛选第36页
        2.1.3 AN-1 的鉴定第36页
        2.1.4 AN-1 的生长及苯胺降解分析第36页
        2.1.5 分析方法第36-37页
    2.2 结果第37-39页
        2.2.1 分离和鉴定第37页
        2.2.2 AN-1 的温度特性第37-38页
        2.2.3 p H对苯胺降解菌的影响第38-39页
        2.2.4 AN-1 低温下降解苯胺的性能第39页
    2.3 讨论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Pseudomonas migulae AN-1 的低温好氧反硝化性能第41-51页
    3.1 实验材料第41-43页
        3.1.1 试剂和培养基第41-42页
        3.1.2 实验仪器第42页
        3.1.3 实验方法第42-4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3.2.1 反硝化基因的扩增第43-44页
        3.2.2 AN-1 的脱氮效能分析第44-46页
        3.2.3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中的氮平衡第46-47页
        3.2.4 AN-1 反硝化动力学第47-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响应面优化Pseudomonas migulae AN-1 低温脱氮第51-6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4.1.1 批实验第51-52页
        4.1.2 筛选影响硝酸盐去除的因素第52-53页
        4.1.3 BBD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第53-55页
    4.2 结果和讨论第55-60页
        4.2.1 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关键因素第55-56页
        4.2.2 响应面法优化硝酸盐去除率第56-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Pseudomonas migulae AN-1 全基因组测序及脱氮途径研究第61-7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5.1.1 菌株第61页
        5.1.2 IlluminaMiseq测序第61-62页
        5.1.3 原始测序数据质量剪切第62页
        5.1.4 基因组组装与基因预测第62-63页
        5.1.5 全基因组基因详细注释第6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5.2.1 Pseudomonas migulaeAN-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3-64页
        5.2.2 测序数据统计第64页
        5.2.3 原始测序数据质控第64-65页
        5.2.4 全基因组组装及性质第65-66页
        5.2.5 基因预测统计第66页
        5.2.6 脱氮途径相关基因鉴定第66-68页
    5.3 讨论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生物循环井技术修复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第71-83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71-74页
        6.1.1 菌株第71页
        6.1.2 材料和设备第71-73页
        6.1.3 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生物量检测第73页
        6.1.4 模拟槽运行方法和参数第73-74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74-82页
        6.2.1 含水层污染情况第74-75页
        6.2.2 硝酸盐去除效果第75-80页
        6.2.3 载体生物量变化第80-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84页
    7.2 建议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6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胜任力模型研究
下一篇: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