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光纤传感器 | 第11-13页 |
1.2.1 概述 | 第11-12页 |
1.2.2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页 |
1.2.3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 光纤传感器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白光干涉的 F-P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 第15-39页 |
2.1 光的干涉 | 第15-33页 |
2.1.1 光干涉的基本理论 | 第15-27页 |
2.2.2 光纤F-P 腔的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2.2.3 光纤F-P 腔的应力应变效应 | 第29-33页 |
2.3 光纤 F-P 腔的腔长 L 与干涉光波峰位置之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2.3.1 双峰算法 | 第33-34页 |
2.3.2 多峰算法 | 第34-35页 |
2.4 光纤F-P 腔内部损耗的分析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非本征 F-P 光纤传感头的研制 | 第39-64页 |
3.1 光纤传感器的光源 | 第39-45页 |
3.1.1 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 | 第39页 |
3.1.2 光纤传感器光源特性 | 第39-40页 |
3.1.3 半导体光源 | 第40-45页 |
3.2 非本征F-P 光纤传感头的制作 | 第45-63页 |
3.2.1 光纤端面反射率的确定 | 第45-49页 |
3.2.2 光纤F-P 腔初始腔长的设计 | 第49-50页 |
3.2.3 非本征F-P 光纤传感头制作设备的研制 | 第50-55页 |
3.2.4 非本征F-P 光纤传感头的制作过程 | 第55-59页 |
3.2.5 传感头标距的设计方案 | 第59-6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1 F-P 光纤传感器实验系统 | 第64页 |
4.2 F-P 光纤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 | 第6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