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动产抵押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0-11页
2 动产抵押概述第11-14页
    2.1 动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第11页
    2.2 动产抵押的概念与特征第11-13页
    2.3 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3 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动产抵押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第14-19页
    3.1 大陆法系国家动产抵押制度第14-17页
        3.1.1 德国的动产抵押制度第15页
        3.1.2 法国的动产抵押制度第15-16页
        3.1.3 日本的动产抵押制度第16-17页
    3.2 美英法系国家动产抵押制度第17页
    3.3 台湾地区动产抵押制度第17-18页
    3.4 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动产抵押制度的借鉴第18-19页
4 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9-28页
    4.1 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现状第19-23页
        4.1.1 抵押物的范围限制第20页
        4.1.2 抵押登记时需提交的文件第20-21页
        4.1.3 抵押登记及其效力第21-22页
        4.1.4 抵押权的顺序第22页
        4.1.5 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及抵押权的对外效力第22-23页
    4.2 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3-28页
        4.2.1 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笼统不明确第23页
        4.2.2 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缺陷第23-27页
        4.2.3 动产抵押中的浮动抵押问题第27页
        4.2.4 恶意行为人打击力度不够第27-28页
5 完善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建议第28-33页
    5.1 对动产抵押物的范围进行限制第28页
    5.2 建立完备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及多元化的公示体系第28-32页
        5.2.1 增加辅助公示方式第28-30页
        5.2.2 关于登记效力的问题第30-31页
        5.2.3 相对统一登记机关第31页
        5.2.4 简化程序,减少提供文件第31页
        5.2.5 建立全国统一查询网络第31-32页
    5.3 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第32页
    5.4 关于恶意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制度的引入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后记第36-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及其法律对策
下一篇:基于监测信号小波及双谱特征变化的孔系钻削质量一致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