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结构 | 第9-11页 |
1.4.1 系统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对比分析法 | 第10页 |
1.4.3 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10页 |
1.4.4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生产管理相关理论 | 第11-16页 |
2.1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2.1.1 泰勒的科学管理阶段 | 第11-12页 |
2.1.2 行为科学阶段 | 第12-13页 |
2.1.3 现代新兴管理理论 | 第13页 |
2.2 主要的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2.1 科学管理的延伸理论 | 第14页 |
2.2.2 行为科学的延伸理论 | 第14页 |
2.3 现有生产管理理论的优缺点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风力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 第16-19页 |
3.1 风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状况 | 第16页 |
3.2 风电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 第16-19页 |
第四章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风力项目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4.1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现状简介 | 第19页 |
4.2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风力项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4.3 改进以上问题的必要性 | 第21页 |
4.4 改进的基本思路 | 第21-22页 |
4.5 改进以上问题的具体措施 | 第22-24页 |
第五章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风电生产管理模式创新 | 第24-39页 |
5.1 天润公司风电生产管理模式创新背景 | 第24页 |
5.2 天润公司风电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 第24-25页 |
5.2.1 以风电场安全生产和经营目标为导向 | 第24-25页 |
5.2.2 挖掘公司生产管理的外部资源 | 第25页 |
5.2.3 根据风电场资产性质的差异设立运维管理模式 | 第25页 |
5.3 创建生产管理的三级模式 | 第25-26页 |
5.3.1 总公司安全生产部是公司生产经营归口管理部门 | 第25页 |
5.3.2 分公司安全生产部是风电场生产经营管理部门 | 第25页 |
5.3.3 风电场是现场生产管理的具体执行单位 | 第25-26页 |
5.4 三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 第26-32页 |
5.4.1 总公司安全生产部架构 | 第26-27页 |
5.4.2 分公司安全生产部架构 | 第27-28页 |
5.4.3 风电场的构架 | 第28页 |
5.4.4 总公司安全生产部岗位职责 | 第28-30页 |
5.4.5 分公司安全生产部岗位 | 第30-32页 |
5.5 风电场运维方案 | 第32-34页 |
5.5.1 风电场人员配置标准 | 第32-33页 |
5.5.2 风电场岗位职责 | 第33-34页 |
5.6 风场的运维模式 | 第34-35页 |
5.6.1 合同委托模式 | 第34页 |
5.6.2 自建队伍模式 | 第34-35页 |
5.6.3 劳务派遣模式 | 第35页 |
5.6.4 管理服务模式 | 第35页 |
5.7 自主运维方案 | 第35-39页 |
5.7.1 自主运维方案的目的 | 第35页 |
5.7.2 自主运维方案的试点项目选择 | 第35-36页 |
5.7.3 自主运维方案的模式选择与配置标准 | 第36页 |
5.7.4 自主运维方案的人员编制 | 第36页 |
5.7.5 自主运维方案的招聘考察 | 第36页 |
5.7.6 自主运维方案的岗位培训 | 第36-3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3页 |
6.1 结论 | 第39-41页 |
6.2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